自古以来,桂花就是秋天的象征,也可以说是到了无桂不秋的地步。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栽培的历史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有桂”的记载;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中也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还有汉代东方朔的《七谏》也有“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的描写。这些诗句至少说明,我国在秦汉时期,桂花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时至今日,人们对桂花的喜爱程度,依然不减当年。
不过,桂花确实没有多少“艳色惊群木”,相反,桂花还很难入画,记忆中,只见过宋省予的《桂花酒》和吴昌硕的桂花。
桂花入画少的原因,是因为桂树叶茂干粗,但花形又小又碎,无论功夫多深都难以画得传神,所以翰墨中的桂花多以枝叶相衬。吴昌硕的桂花大多是这样。但诗歌就不同了,桂花之态,桂花之香,甚至桂花之落姿,都能让诗人心旷神怡,激情难耐。
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写金桂一词中说:“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她认为梅花、丁香虽也飘香,但其姿态却远远不及桂花脱俗,更没有鲜明清高的桂花之精神,也没有轻盈飘逸的桂花之风度。“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这才是桂花的真实写照。
至于桂花的幽香,更是百花无与伦比的,桂花自古就有“九里香”的美誉。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昨夜》诗,已经把桂花写到了极致。“不辞杜鹃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一个“断”字,把桂花的香气写得若即若离、若断若续,一缕情思,也随着桂花的香气缠绵不尽。
“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传说桂花的种子就来源于月宫中那棵桂树,又给桂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桂花的秋香也让古代的秋试有了美名,“蟾宫折桂”就是金榜题名,恭贺考中的。此典出自《晋书》郗诜的故事。“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清人思无主人《咏桂》诗:“繁条细蕊无心折,欲折还须第一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清风拂过,暗香浮动,那悠悠飘落的桂花宛如夜空中的繁星那样静美,那样璀璨……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香依然,魂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