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在学校食堂与学生一起用餐,吃同样饭菜。
(9月26日《华商报》)
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一直牵动每个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心。很明显,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首先就需要职能部门在管理上必须更给力,积极按照《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监督办法》,对提供学生集体用餐的生产经营者资格条件以及学生集体用餐营养要求等,作出了明确的规范。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办法”在有些地方或学校是形同虚设。例如浙江省曾发现不法商贩制作的染色馒头流入校园,珠海也有过152名小学生被毒牛奶撂倒的事件……
正因如此,校长“陪餐制”无疑为孩子的用餐问题,增设了一双重要的眼睛。中国有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些年,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发文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创新举动,让近三年各地煤矿的安全生产更加受到重视。个中道理不难找到,“煤矿领导和工人同时下井”戳到了矿难软肋——矿难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矿主和矿工,未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关。眼下,铜川市推行校长“陪餐制”正是将学生与学校领导绑在了一条利益线上,它倒逼学校领导直接关注孩子的用餐。
当然,校长“陪餐制”只是为孩子的校餐安全保障提供一种保险,要想全方位让孩子们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不能仅靠校长的身体力行或道德自律,毕竟我们不能保证校长在陪餐过程中走过场、敷衍了事;因此,还要建立公开、透明、细致的制度,使校餐管理更给力。针对此,笔者认为,让孩子们的校餐更健康,还应让菜单更透明。孩子一日三餐吃了啥,应该在学校的网站或公告栏予以公示,在价格、数量、营养搭配方面接受监督。例如所谓水果餐,就是一人两粒葡萄;所谓“甜点”,就是两块小饼干——如今,个别学校的伙食名目搞得挺花哨,实际上孩子们仍然“饿得慌”。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餐是一项政府主导、涉及社会多方面的“大工程”。政府要制定详尽的营养计划,包括学校午餐计划、早餐计划、儿童保健食品计划、特别牛奶计划、营养教育和培训计划甚至小吃计划等一系列学生食品健康项目。不仅考虑营养,还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在全社会招标食品企业,程序公开透明,择优遴选,保证营养餐的标准、质量。一些城市还联合家长协会,对校园餐的进货、制作到运输的过程进行严格监督,胆敢购买问题食料者,将会面临巨额处罚……这些经验值得国内有关部门研究、借鉴。
总而言之,让孩子的“小饭桌”更加安全健康,社会俨然责任重大,如何尽可能保证“祖国的未来”吃得安全、健康成长,是一道深刻的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