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A6江花·俗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生活家·发布

第003版
A1首页
 
标题导航
记忆中的国营理发店
曾经击石取火
腊味飘香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击石取火
■文/沈伯素

  脑子里总有一个镜头:嚓,嚓,嚓……火星直冒。那不是工厂在加工什么,也不是老师在给学生做实验,更不是小孩子做游戏,那是每家每户每天都要干的正经事——击石取火。

  那时候,我还小,火柴还叫做“洋火”。自从神州陆沉,日寇横行,我老家那片偌大的山区便再也买不到火柴,要照明做饭抽烟全靠击石取火。自中国人的老祖宗燧人氏发明后,慢慢演变成了普通百姓的击石取火。

  有这样一个谜语:“老大老二猛打架,打得老三头开花,老三赶紧办完事,一头钻进老四家。”谜底就是“击石取火”。其中老大老二是火石、火镰,媒子是老三,老四则是装媒子的小竹筒。要打火,“四兄弟”缺一不可。火石不难找到,也不用花钱买,最好是刚刚砸碎的、有棱角的。火镰则是一块铁片。媒子是用精细草纸卷成的小棒子,也可以是带绒的、已经干枯的草本植物,如艾蒿的嫩叶,叫“艾绒”,有人用它做媒子。记得当年抽旱烟的农民都会在裤腰上挂个尺把长的烟斗,烟斗与烟袋连在一起,烟袋里藏着旱烟,还有火石、火镰和装在小竹筒里的媒子。每次抽烟,都得寻个避风地方坐下来,装好烟锅,然后掏出“四兄弟”,先打一阵火,急不得的。

  击火时,一只手捏住火石和媒子,另一只手捏住火镰由上往下打击火石,火花迸出来,把媒子上的白灰点着,差不多就算成功了。这白灰是前一次燃烧之后留下来的,为保护这白灰,灭火后一定要套在小竹筒里,否则白灰会被碰落。

  会打火的人,轻轻打一两下火镰,媒子前头的白灰就被火星点着了。没打过火的,有时半天也打不着。打火、吹火、收纸媒子,都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当年的我,这一套经验还是被成功启蒙了的。特别是最难的一环:吹媒子。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尖起嘴唇,对准媒子上面的火星,吹出轻轻的气流,然后突然用舌尖堵住嘴唇,止住气流,在轻轻的“笃”一声后,火苗就会冒出来。记得当年多数小孩不会吹媒子,被大人嘲笑为“豁嘴”。不会吹的,有时要吹好几口气才能吹着,甚至把媒子上的白灰吹落了也不见火苗,需要四处再寻找有白灰的媒子,重新击火重新吹,那才叫急煞人也。

  击火的经验现在看来一分钱也不值,太落后了!镇江的美国女儿赛珍珠在她的著名长篇小说《大地》中,就说到当年淮北农村的那种落后情形:“王龙生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击石取火……”可见,实实在在,那是一件被时代的进步淘汰了的与贫穷落后画等号的事物。

  据报道:“日本新版教科书中言之凿凿:日本在东亚作战是为了把该地区国家和人民从白色殖民中解放出来……被日本征服的民族获得了现代化的福音,摆脱了落后。”事实上,日本新版教科书里的这种谰言,只需用日寇横行年代,我们乡下人依靠击石取火度日的事实,就可以驳得它体无完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