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1

第002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第0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水龙
秋漏子
镇江
方言解义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漏子
■文/陈其福

  今年立秋,为农历七月十二,晚上十时零二分。按习惯常例,属晚秋。民间通俗谓之母秋、瞎秋。由此可能引起秋伏的燥热和高温,俗称就是“秋老虎”。况且又逢闰九月,秋令延长。初秋的伏天,必然是酷暑炎热,高温难耐。

  出乎意料,入秋以来迭遭暴雨,阵雨。接二连三,连绵不辍。逼得酷暑高温退避三舍。最高气温总在26℃-27℃之间徘徊。把个十八天地火冲得干干净净,下得个销声匿迹。未过处暑,已是一片清凉世界。舒心适意之余,委实难以置信。

  《扬子晚报》“说天气”栏目,出现了“秋黄梅”的名词。乍看之下,貌似相像,细思则大相径庭。“秋黄梅”辞藻华丽,实为大谬,大有商榷之处。

  “黄梅”一词,节令性很强,有一定的专属性。怎能分到夏、秋两季?纵然冠以“秋”字,也是牵强附会、名实不符。黄梅季节,正是梅子成熟之时。古人用词十分讲究,故而把此时的多雨,称之为“时梅雨”。夏雨是下一场暖一场。秋雨则是一朝秋雨一朝凉,三朝秋雨穿衣裳。此自然规律之大道,顺逆之势,一目了然。两者迥然不同,焉能张冠李戴,乱点鸳鸯。

  黄梅天气的特点,非常明显,极具个性。每年芒种以后,时令已入盛夏。气温节节攀升,台风不时降临。江南多雨、闷热异常,连空气中湿漉漉地都能拧出水来。人体多汗、黏黏嗒嗒、汗臭熏人,到处霉气四溢,挥之不去,嗅之令人昏昏欲睡。心情压抑、烦躁不宁,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民国年间,有一则征联,饶有趣味:“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就是以黄梅天入征。况“梅”、“霉”同音,相谐成趣,此黄梅之所谓也。

  前些天,处末伏之中,应有酷暑之厄。然天天暴雨、阵雨,淅淅沥沥,时急时缓、终日不停。下得淋漓尽致,下得大气磅礴,下得通风透气,下得清凉一片,下得舒心惬意,使人们视酷暑如明日黄花。不经意间,已得秋之韵味,也使今年的“秋老虎”,成了一只委顿的病猫。同为初秋,凉热两重天,本难逆料。两种境况,可遇而不可求。

  于无意中得知,此种气候,民谚谓之“秋漏子”。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一个“漏”字。明白无误,形神兼备,直白贴切。可见古人择词之审慎,用词之精妙。此“漏”字,衡之春、夏、冬三季,皆无此用法,唯秋得以专享。于此可见,草根智慧,同样博大精深。通过实践反复验证,得此朗朗上口的佳谓,非急用现抓草率可得。拍案叫绝之余,不禁深为叹服。

  “黄梅天”常见,已入典籍;“秋漏子”难逢,藏于民间。词各有别,各有所属,终不能不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