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议团
赵怀德:残疾朋友同样有梦想,有期盼。他们期盼什么?他们期盼对生命的尊重,期盼同一个蓝天下,同沐雨露,同浴阳光!桃二社区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鲍德宏:精心安排服务和卫生室发展计划,体现出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一切为民的关爱精神,要让更多人能享受到健康幸福。
老记评议团
古瑾:徐贤礼的稿子,首先吸引我的便是标题。不得不说,这个标题相当地妙——“医生走得近,听诊器里‘心声’更清晰”,形象而又极其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小小村级卫生室的社会意义。村级卫生室,小得不能再小,可又和普通百姓近得不能再近,一个小小的“点”,却被记者用发现的眼光、用前后对比的构思、用一系列排比句,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深度。
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读完沈湘伟写的残疾朋友“庇护所”稿件,让我们倍觉温暖。社区没有忘记他们,而我们大家,更应该给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怀。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都让人感动。
朱秋霞:社区“庇护所”和村卫生室这两个题材还是有相近之处的。表面上看,只是两个场所,残疾人在“庇护所”内活动,村民在卫生室看病。可是记者的笔丰富了这两个场所的内涵,拓展了它们的空间。为残疾朋友提供法律援助、家庭健康责任团队走街串户传递卫生健康知识,都不仅仅只是庇护所或者卫生室里发生的事了。工作稿好写,写得好却不易,这样的题材更考验功底。
陈路:“世界残疾人日”刚刚过去,偶然在一期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位残疾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十分有感触。原话大意是,健康人或许体会不到,但对残疾人来说,生活中再小的障碍,遇上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困难。话中的残酷与无奈,即使你没有切身体会,也能明显感受到。
“特别的爱”,体现在社区腾出办公用房设立的“庇护所”里,也体现在“庇护所”外切切实实为残疾人考虑的行动里。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徐贤礼瞄准的立新村卫生室,也是与“病”有所关联的。后者面对的更多是村民的小病小疾,或是慢性病,要怎样把人留在听诊器前,或许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学习。立新村乃至新坝镇卫生院全方位的“用心”升级改造,留下了一个思路。读完之后,心中自然而然多了一份对未来“医疗服务”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