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A3 记者编辑社区蹲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第004版
A2 中山东路改造
 
标题导航
蹲点记者:沈湘伟(机动部副主任)
坐上她的车,乘客很欢喜
读者评议团
想找工作,咱出“组合拳”
每年超千人次上新岗
蹲点记者:徐贤礼(地方新闻编辑部副主任)
上期评议结果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找工作,咱出“组合拳”
每年超千人次上新岗
  张梅芳在教授居民十字绣 沈湘伟 摄

  昨天上午,位于朱方路的和平路街道三茅宫第一社区办公室里,社区居民周金贵紧紧握住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老周告诉记者,这已是社区工作人员今年第三次为儿子介绍工作了,这样的贴心服务,让全家人感动。

  社区党委书记林琪告诉记者,求职者频繁“跳槽”原因多多,但社区干部总是不厌其烦当“就业红娘”,其中的底气,来自社区的“三大就业平台”,这样的“组合拳”提升就业成功率,每年超千人次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三茅宫第一社区是西区最大的城市社区,人口达1.7万多,特别在三茅宫二区、三区这样的老小区,贫困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多,让他们走上新岗位,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

  “工作难找是客观事实,关键在于供求信息渠道不畅通。”林琪说,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大量调查,许多单位也为招不到人而发愁,因此社区重在建立就业平台,给供求双方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空间。“众意职场”就这样诞生了。    

  “找工作,上众意职场!”这是三茅宫一带居民的口头禅,“众意职场”负责人钟雪银打开电脑,里面满满记录着两千多名求职者的信息,而长年向“众意职场”开通“就业绿色通道”的用工单位达300多家。钟雪银说,像“华兴通讯”、“华舟物业”这样的单位,每年都会从“众意职场”里招聘三四十名新职工。

  44岁的社区居民庞虹告诉记者,今年8月,她因原单位拆迁而被迫中止劳动合同,儿子还在上大学,没收入可怎么办?听人介绍,她找到“众意职场”,不到两周就成功找到新工作,解决了难题。“众意职场”已开办10年,不仅本地居民来求职,连谏壁、大港、丹徒等地失业人员也慕名而来。

  如果说“众意职场”是一个固定平台,那社区创建的“职来职往大本营”则是一个流动平台,这是社区工作人员创建的就业供求网站。该平台负责人杨柳娜告诉记者,平台会随时发布就业供求信息,方便求职者应聘。同时还为求职者们建立QQ群、手机短信发送群,及时群发招聘信息。

  杨柳娜说,今年春节前,本市某电子加工公司因外地员工回家过年,一批加急订单无人制作,企业负责人给杨柳娜打来“求救”电话。杨柳娜向在册求职者群发手机短信后,不到一天,二十多名求职者就上门了,帮了企业的大忙。    

  27岁的社区党委副书记、大学生村官丁淑芬告诉记者,上述两个平台主要是针对普通人的,社区的第三就业平台则是“大嫂工作室”,这是一个主要针对“4050”下岗失业妇女、残疾朋友等弱势群体开办的就业平台。    

  “大嫂工作室”聘请专业人员免费教授求职者手工编织和手工制作,求职者在家即可完成,生产的各种手工制品可以集中代销。同时社区干部还与“天安电信”等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安排求职者不定时到企业加工产品,更大的自由度很受求职者欢迎。    

  社区居民张梅芳会十字绣,她在“大嫂工作室”里义务当教师,带了20多名学员,大大增加了她们的收益。如今“大嫂工作室”开办3年来,已让8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及残疾朋友走上新岗位,许多人每月增收一千多元。(沈湘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