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节气形成较晚,直到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首次出现。
“大雪”是以物候命名的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至此而雪盛也。”其意是指“大雪”节气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并非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呜叫;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求偶;“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在此时开始抽出新芽。大雪期间,很多地方都是一派千里雪飘的景象,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市气象台副台长钱鹏介绍,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这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不过对于镇江地区而言,在这个节气出现大雪的概率还是较低的,根据镇江30年气象资料统计(1981年-2010年),镇江市平均初雪的日期是12月17日,不过每年时间不一样,最早出现初雪是在2009年,11月16日就出现初雪,最晚的2014年直到2月5日才出现初雪,而2006年-2007年的冬季则根本未出现降雪。同时,大雪节气需要注意的是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且强度越来越强,气温节节下降,最低气温也往往开始达到冰点以下。
“大雪”之际,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而厚厚的积雪覆盖大地,能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气温不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让过冬的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过冬环境。故民间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这是因为积雪融化时不但增加了土壤的温度,还为农作物春季生长储备了能量。此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8倍,还有肥田的作用。
民俗学博士、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余红艳告诉记者,节气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雪时节,北方民俗有“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南方则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包括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江南一带,“小雪”腌过了青菜萝卜,“大雪”就开始腌肉了。用“大雪”时腌制的咸肉配上绿油油的青菜烹制而成的咸肉菜饭,便是很多江南人记忆中最值得怀念的“妈妈的味道”。
今年大雪是12月7日,农历十月二十,您是否开始期盼堆雪人、打雪仗了!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
雪盛景美
——二十四节气故事·大雪篇
栾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