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标题导航
立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确保十九大精神在镇江落地生根
《镇江日报》获评中国
地市党报“品牌影响十强”
丹徒全面深化社会民生改革温暖人心
图片新闻
把务虚会
开出真实效
立足岛城打造全国性“平安高地”
像界碑一样扎根边境线上
七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工作公告
来自援疆
前线的报道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界碑一样扎根边境线上
——蹲点采访新疆沙漠里27载守边人朱国利

  ■编者按: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首次派往新疆援助的前方记者,日前专赴位于新疆沙漠地带的兵团边境哨所蹲点两天一夜,深入采访,挖掘当事人鲜为人知的故事,以独特体验与视角形成本篇特稿,今日刊出,敬请关注。

  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王景曙

  从朱国利的家,到相距最近的哈萨克斯坦国领土,不足百米远,附近矗立的一块“346(1)”号中国界碑无言昭示:这里,咫尺天涯。

  虽是正午时分,初冬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深处依然寒气逼人。紧贴虬状缠绕的冰冷铁丝网,记者在中哈边境线上感受着一份迥异寻常的厚重氛围:身边,是见证200多年戍边史的清代乔老克炮台遗址;脚下,由北而来的界河霍尔果斯河,在这个近距点上拐了个不小的弯,奔西南方向蜿蜒而去,河水的哗哗声清脆入耳。朱国利指着两岸的植被向记者介绍:那是胡杨、那是沙枣树、那是沙漠红柳……

  今年46岁的朱国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六十三团乔老克哨所的一名守边民兵。追根溯源,他已经在这块地界上守边护边整整27年。萌生采访念头之后,经驻团镇江援疆干部韦刚鼎力联络,记者如愿于11月16日、17日走进朱国利的生活,与他同吃同住,进行了为期两天一夜的蹲点采访。

  兵团二代:

  与生俱来的“边境情结”

  1971年,朱国利出生在中哈边境线上,霍尔果斯河水的哗哗声,是他成长岁月里铭心刻骨的一支“童谣”。

  朱国利的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从河南来疆支边的兵团一代,分在六十三团九连。九连是这个边境团场的“边境连队”之一,与界河紧紧相依,距乔老克哨所仅3公里左右。19岁那年,朱国利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连队职工,并加入民兵,在从事耕作、放牧生产中开始了自己的义务守边生涯。

  转眼到了谈婚论嫁。姑娘王利也是祖籍河南的九连兵团二代。两个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不仅情投意合,更志同道合、爱边如家。1994年底,喝完喜酒后小两口入住的婚房,是朱国利精心挑选地块并亲手挖出来的一间地窝子。这个冬天,“守边人”转型为“守边人家”。

  一边放牧、一边巡边,夫妇俩在这个四周荒无人烟的边境地窝子里生活了4年,并有了他们的独生女儿——今年已22岁。(下转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