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是一种发展新战略。自2015年5月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强大助力,“特色小镇”成了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媒体关注的焦点,“特色小镇”热起来了,宁镇扬三市也不例外。宁镇扬三市每市都规划了数十个特色小镇,每个又动辄投资数亿元,给予数百万、千万的奖励、补贴等。在这个“热”中,笔者认为更要冷静思考,摆脱冲动。
一、“特色小镇”并非浙江首创,可以说也是“苏南模式”的一部分
“特色”与小城镇研究挂钩肇始于1983年费孝通先生对吴江的《小城镇,大问题》调查报告。《瞭望》周刊1984年以“各具特色的吴江小城镇”为题摘要刊发。学术界和政府以此开始关注小城镇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古镇特色、产业特色、空间特色等。
据初步查阅文献,第一次使用“特色小镇”一词的是1996年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发表的《加快新型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文(国家体改委农村司,《全国小城镇试点改革经验文集》,改革出版社,1996年08月第1版,第195页),文中说:“近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特色、各展所长的发展要求,从各镇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了一批功能独特、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
产业界使用特色小城镇或特色小镇一词主要是旅游业,因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风光特色是小城镇旅游的主要吸引点。云南省“十一五” (2006-2010)期间专门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从特色小镇建设实践来看,国外的特色小镇开始建设的时间较早,数量也不少,有些小镇不仅具有优渥的人居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而且很多还是著名大学、世界著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集中了很多大城市也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例如,法国格拉斯——全世界的香水之都,上世纪60年代开建;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的传奇之地,上世纪80年代开建;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的生态之城,上世纪80年代开建。还有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熏衣草之乡,瑞士小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在这里召开年会,德国赫尔佐根赫若拉赫——全球体育用品公司总部所在地,法国维特雷——内陆型工业城镇的成功转型案例,瑞士朗根塔尔——全球纺织品企业总部中心。浙江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建设。
从政府工作实践来看,采用特色小城镇、特色镇、特色小镇等名词,含义都是有特色的小城镇的简称。直到浙江2015年的相关文件才赋予特色小镇一种独特的含义,即非镇非区的多功能创新空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也采用“特色小镇”的叫法。
二、“宁镇扬”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
基金小镇、智慧小镇、制造小镇、梦想小镇、物联小镇……这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为人们耳熟。特色小镇力求“一镇一业”,每个小镇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找寻到的这些特色小镇,一般布局在城郊接合部,既有众创空间、研发中心,又有人才公寓、社区功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2015年底,江苏省也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的培育力度,到2020年全省形成100个左右富有活力的重点中心镇和100个左右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镇。南京市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30个市级特色小镇;镇江市“十三五”力争建成30个特色小镇,其中10个以上争创成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扬州市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域重点打造8-10个特色旅游镇。
浙江省建设的“特色小镇”,主要是资源禀赋、人文生态条件决定的。浙江陆域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市场意识比较强,老百姓比较富,“温州模式”是典型。而我们江苏省是“一山二水七分田”,政府意识比较强,“苏南模式”是典型。习总书记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这里的“鞋”就是“特色小镇”、“xx模式”等,“脚”就是各地实际。各地能采用什么“模式”、如何建?都要因地制宜,切忌盲目跟风,更不能削足适履。当前,继续做好已有一定基础的“三集”建设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特色小镇≠建制镇、特色镇
特色小镇,它并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建制镇”或“特色镇”,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从根本上而言,其是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业态。特色小镇根植于原有特色产业之中,集聚了若干个大产业以及一批历史经典产业,每个小镇围绕单个产业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特色小镇不是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产业基础上,孕育出鲜明的特色文化,进而衍生出旅游功能,并辅以必要的社区配套,是一个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有机复合体。特色小镇的规划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作为旅游功能载体,小镇对于环境建设要求很高,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产业类的特色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中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宁镇扬”协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把握这8个字
笔者不是反对建特色小镇,反而举双手赞成。特色镇扬”在试点的基础上协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时,需在“特、改、新、强、划、主、扶、考”上去思考、去谋划、去聚焦、去追梦。
在“特”字上做文章。特色小镇建设要把“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有产业上的集聚特色、文化上的地域特色、生态上的旅游特色,就连小镇内的建筑也要有特色。
在“改”字上求思路。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产业的科学谋划和定位,依托产业,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扩大有效投资,弘扬地域优秀文化,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
在“新”字上谋发展。特色小镇要在融资建设、创建机制,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的“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上都要有很大转变,要赋予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效益导向并重的新内涵,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建设开发新体系。
在“强”字上下功夫。特色小镇要以产业定位为基础,围绕时下的朝阳产业、优势产业,在引进引领未来的领军人物、新兴产业、大企业上不断深化特色内涵。
在“划”字上早谋划。对特色小镇建设,要科学规划,明确特色小镇建设的各种路径。要以完善的制度推动特色小镇有序建设。
在“主”字上起作用。特色小镇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
在“扶”字上加力度。对特色小镇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出台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对特色小镇内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家和员工在购房补贴、子女上学等给予政策优惠。编制好特色小镇发展产业目录,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予优先发展和政策支持,对于纳入特色小镇重点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尤其注重柔性人才的引进使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特色小镇创业和工作。进一步完善特色小镇的管理体制,可适当下发管理权限,给予小城镇管理职能相匹配的人、事、财等权。
在“考”字上多着力。要建立特色小镇建设考核机制,严格按照程序对特色小镇进行审核筛选、动态管理、验收命名和末尾淘汰,既要把握好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加大对特色小镇规划实施效果监督评价力度,重点考核高端要素集聚、特色打造、投资情况、关注度、民生建设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