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烟雨三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标题导航
“三山”景区
面向未来,驶入“大时代”
站高望远,用格局谋划未来
形神兼备,用文化激发未来
“线下”“线上”,用营销对接未来
扩容补短,用业态争取未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山”景区
面向未来,驶入“大时代”
  今年4月22日,市委书记杨省世、市长朱晓明率队赴深圳考察,市政府与深圳华强集团签订江苏历史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市委书记杨省世(左二)现场推进“三山”景区工程建设。
  市长朱晓明(前排左二)现场检查景区工程进展。

  ——写在“三山”景区成立两周年之际

  特约记者  陆智国    本报记者 方良龙

  对于一份事业而言,两年只能算起步。

  作为承载着镇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三山”景区,成立刚刚两年。新的机构千头万绪,管委会机关前六个月不足10个人,直至现在,机关才30多人,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山”景区轻装上阵,在创新中前进,起步就是加速。

  2013年“三山”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量387.49 万人次,较前一年增长四成;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同比翻番。今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量286.5万人次,占年计划58.6%,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2亿元,占年计划53.4%,比去年同期增长20.5%。

  数据令人振奋,更令人振奋的是,当你走进“三山”,可以深切感受到,景区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理念,用大的视野、大的创新来谋划景区改革发展。“三山”景区秉持景区的灵魂在文化、景区的基础在生态、景区的亮点在创意、景区的活力在改革、景区的前景在市场的发展理念,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一个南北互动发展、城乡互融开发、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齐头并进、白天黑夜交相辉映的大景区格局初见雏形。

  长久以来,盘桓在镇江人的心中总有一个追问,镇江旅游资源繁星点点,为何始终不见一轮明月?如今,“三山”景区虽然没有皓月当

  空,但已经从蛾眉月升至上弦月,正向望月演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