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社 会
 
标题导航
招生看“三代”是“画蛇添足”
催熟“严肃游戏”
尚需各方发力
沃尔玛为什么不把中国法律放在眼里?
新闻背景
批发孝子的“葫芦”里卖啥药?
培养孝子“功夫在孝外”
宝马mini
警车“迷离”
烂泥路收费的疯狂与隐忧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11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孝子“功夫在孝外”
乔 杉

  据介绍,自2008年开始,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就开展了针对青少年“成长与孝道”的专题调研。在对100个家庭的调查中,98%的家庭认为,孩子的孝心与其学习和成长关系十分密切;对各个学龄段100名学生的孝与学习之关系的跟踪调查发现,96%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

  这一调查传递的意思就是“学而优则孝”,只是现实生活不太给面子。深圳光明新区公务员廖天野,名校毕业,硕士文凭,可就是这样“学而优”的人,对待父母却又打又骂。这一事件引起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关注,王荣写信呼吁社会反思讨论。廖天野可能属于“成绩好、人不孝”的4%,也许这4%并不能推翻“学而优则孝”,但既然两者之间存在等号,那有什么必要开展“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呢?有这个精力,不如去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让孝和学兼得。

  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推出这么一个浩浩荡荡的世纪工程,最好先明确一下什么叫孝。如果孝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纯粹只是父母的感受,那这个工程意义则大打折扣。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所谓子孝是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上学时成绩好,工作后升官发财出人头地,这就是孝,反之,则不孝。

  很显然,这样的孝道标准,存在着极大地主观性和片面性。但事实就是如此。对于今天中国的父子关系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子身上,而是在父身上。当我们感慨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时,其实源头是父母不懂父母之道。

  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曾经感慨中国人不会做父母。近百年下来了,现在的中国人依然不会做父母。总结一下不难发现,现在的父母基本上属于三种类型。其一,溺爱型,对于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这种类型的父母,目前在社会上占多数。其二,放任型,对孩子不管不问,精力用在工作和自身享受上。其三,恶范性,“望子心善”,自己却尔虞我诈,无所不用其极。这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把孩子当成工具,有的在孩子身上寄托着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有的在孩子身上寄存着自己养老的幸福希望。

  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是慈父,对孩子横眉怒眼也不是慈父,对孩子言听计从更不是慈父。真正的慈父,应该聆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心灵,顺应孩子的心愿。对于父母来说,一旦把孩子当成工具,那就必然扭曲了纯洁的父子关系,这时,孝与不孝其实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孝的问题,看似在子,实则在父,这就叫“功夫在孝外”。因此,培养孝子不妨从培养慈父开始。而且大孝无痕,“学而优则孝”的背后其实是“心而优则孝”。对于孩子来说,孝作为一种素质,与健全的心灵、健美的人格、健全的责任紧密相连。只有把功夫下在孝外,才能够让孩子“心而优”。最怕的是那种针对孩子的灌输式孝道,会形成严重的心灵枷锁,如最后一根稻草般压垮孩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