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A6江花 世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1

第002版
封面2 聚焦全国两会

第003版
A1要闻
 
标题导航
戏说“用丈母娘的眼光
看素质教育”
肥料
西津渡街的井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3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料
■文/蒋裕清

  我小时候,农村里种地主要是施用农家肥。人畜粪便是常积常备的。一家一个粪缸,猪圈牛舍也有专用的粪缸,家家户户住房再紧再挤哪怕紧挨着厨房灶头,也要砌个猪圈养它一两头猪。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这是农家的嘴边话。

  喂羊的成本最低,只要每家小孩外出割青草喂它就成。吃剩下的草茎草根,再加上房前屋后打扫的垃圾、锅洞的草本灰、菜根菜叶,谷壳瓜皮树叶等等,在羊粪的掺和和踩压下就成了羊圈灰,它既可作基肥,也可当追肥。

  鸡粪量不是太多,过一段时间掏一次鸡窝。我曾多少次帮母亲用鸡粪给蔬菜施肥。母亲说,鸡粪拌草木灰上韭菜地最佳。

  十岁那年,我开始与发小一起拾粪。一把锄头一个粪箕在村边路旁转悠,牛粪便拾回后交给生产队可算工分。我每天起早出门拾粪,这样返回后可以不耽误上学。于是,就有了误把月光当晨曦,提前几小时起床只好在草堆睡到天亮的趣事。

  河泥,就是沟墉河渠的底部用罱篮一下一下夹上来的稀泥。它是多种水生植物腐烂而成,黝黑发亮甚至有点腥臭。一船船一勺勺地戽上岸晒干,再一担担挑到田里砸开。我的小姑父是罱泥师傅,他带出不少新手。作业中不乏各种鱼虾被夹上船,他也常让我们分享。

  旧土墙、灶壁土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肥料。每有换墙和重新砌灶,便拆下来粉碎上地。那是因为原土中的残留生物久经风化而发肥效。1958年大跃进时期,上级指示家家挖“千脚泥”。就是把屋内的地皮铲下几层来当作肥料上地,如今七十岁左右的农村人都亲身经历并亲手干过。

  搞草塘积肥又是一大肥源。在田间地头挖大小不等约1至2米深的土坑,把割下的青草、水草、红花绿肥草等加上粪肥污泥一起放下沤腐,这就叫水草塘。旱草墉是锄下田埂上的草跟草皮,一担担挑到村口堆积成几米高的梯台形土堆,夹杂各种谷壳腐烂成肥。“忙时田里活,闲时搞草塘”,这就是那个年代农民一年到头工作的形容。虽然已过去几十年,当年水草塘里一串串冒气泡、旱草塘上蒸气氤氲升空、长龙般挑着担子的积肥大军来回穿梭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现今60岁以下的农村人知晓“走灰”这个名词含义的恐怕极少。“走灰”是我们乡下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方言称呼。城里的垃圾废料“走”到了农村就是农民欢迎的肥料,那时候一旦“走灰”船进到“港”,农家的大人小孩便一齐肩挑车推送进田间。从灰中我们还捡到城里人丢弃的牙膏皮、铁钉、纽扣、玻璃球玩具等,更有废电池,砸开后其中的芯棒我们用来当粉笔写字。

  如今,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农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农家施肥由原来主要依靠农家有机肥转变成施用无机化肥,农家肥使用量越来越少,几乎已被边缘化。不过,化肥取代农家肥的趋势已让不少有识志士产生隐忧,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的弊端也已显现。如何合理使用化肥,如何更好地继承千年的农耕传统,科学开发综合利用农家肥,让农业更加“绿色”“有机”“生态”“环保”,任重而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