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A5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1

第002版
封面2 聚焦全国两会

第003版
A1要闻
 
标题导航
这里的树林静悄悄
镇江
方言解义
“慢慢走,欣赏啊!”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3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的树林静悄悄
——北五省会馆遗址纪事
■文/朱同

  黄山北路近宝塔路一端,路面渐渐高起,就在坡顶东西两侧,各有一片两米多高的平台,林木葱茏,郁郁青青。在黄山北路开建前,这是一个夹在阳彭山和何家山之间的椭圆形高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在本市卫星地图上扫描,这一团深绿板块在周围灰色建筑物中显得格外凝重。

  这就是著名的北五省会馆遗址。旁有一条小巷,巷名也叫北五省会馆。清末来自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五省旅镇商客,在晋商引领下联合组建了当时镇江最大的会馆。他们之所以看中这块高地,一是北方同胞习性豪爽,二是防止中转货物受潮——这包括北方运来的丝、棉、麻、栗、枣、桐油和药材,从南方采购的江绸、大米、染料和陶瓷。说到北方商人选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们恪守传统,同镇江英租界和洋商们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与当时粤商、浙商竞相在租界周边建会馆公所大相径庭。为了体现中原文化的高贵和北方商人的尊严,他们还在大门口摆放了一对大型石狮作为镇馆之物。

  这对石狮后来见证了镇江近代史上值得一书的两笔浓墨重彩:

  其一是江苏省国术馆。

  自1929年民国江苏省府迁镇,该馆即从南京迁到北五省会馆落户。这是全国开办最早影响最大的一家省级国术馆。首任馆长由省主席钮永建兼,掌门人为当时誉满中华的太极高手孙禄堂。该馆除了专业脱产的“国术师范班”为我省各县培养武林高手,特别可贵的是还开设业余“国术露天学校”,每期学员200名,分成年、童子、女子三个班,由名师每天免费授课一小时。在该馆1929年出版的年刊上,我们有幸见到两张老照片,分别是露天学校童子班和成年班身着练功服各自操练少林、太极的情形,背景则是北五省会馆老大门。该大门由三个门面组成,四根高大立柱撑出两头翘檐,总宽20多米,足见威武雄壮之势。省国术馆在镇江虽仅三年,但它奠定了古城在全省武林界的引领地位,培育了古城特有的太极文化。

  其二是民国时期镇江唯一的军校——电雷学校。

  1932年“1·28”淞沪战事爆发,日舰进逼江阴威胁镇江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遂于次年6月在镇江开办电雷学校。校本部和教学基地设在北五省会馆,水上实习基地则在北固山下江边。校长由蒋介石兼,担任教务长的是中山舰舰长欧阳格,出任学校学监的是林则徐后裔、国民党海军著名起义将领林遵之父林朝曦。该校军事价值除了培养江防水雷部队骨干外,更在于组建了中国海军史上第一支鱼雷快艇大队,以应抗日急需。该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分别以文天祥、史可法、岳飞命名,各艇艇长均由镇江电雷一期毕业生担任。蒋介石想通过该校培养自己的嫡系而消除海军闽系独大的局面,故镇江电雷又以“海军黄埔”而名噪一时。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由镇江电雷一期毕业生驾驶的“史102”、“文171”两艘快艇经太湖、淞江隐蔽进入上海市区黄浦江,于8月16日向日本侵华海军旗舰“出云号”发起鱼雷攻击,重创其尾部,逼使该舰退出长江。镇江电雷学校培养的一期、二期毕业生在抗战中牺牲逾百,他们的名字后来被刻录在河滨公园“在苏抗战殉国军校同学纪念塔”的基座上。后来的内战中,镇江电雷毕业的学员则分道扬镳:有的随蒋逃往台湾,如当上台湾海军司令的黎玉玺即为镇江电雷一期毕业生;有的则光荣起义,新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鱼雷快艇即为电雷学校的“岳253”艇(起义时该艇编为国民党海防第2舰队“快101”艇)。

  就这样,从北五省会馆到江苏省国术馆再到镇江电雷学校,同一块高地录下近代镇江经济、文化、军事几番风云。沦陷期间,这里的建筑物遭到日寇报复性毁灭。解放后成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厂地。该厂拆迁后,留下一片由围墙遮挡的树林。所幸的是开发商似乎都忘却了它,所幸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一片葱茏而非一片空白。作为历史见证者,这里的参天雪松和垂杨柳很帅很精神;作为历史见证者,那对石狮已移到伯先公园大门口,继续发挥余热;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人们还见到一位90多岁的吴姓老人端坐在会馆遗址大门口,他从小住这里,你可以听他讲民国镇江武林往事及蒋介石视察军校前呼后拥的排场……这位老人,应当是这片葱茏之地的最后一位守望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