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生活家

第003版
头版
 
标题导航
送汤
尘封天主街
11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2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尘封天主街
■文/朱同

  天主街长190米,是连结大西路与中华路及往昔江边码头的重要通道。

  题目上“尘封”二字,其意有三:

  一是指它附近大片拆迁空地的扬尘,弄得整条街灰蒙蒙脏兮兮的;

  二是说老地名天主街被尘封了,1966年红卫兵“破四旧”将它改成人民街,后来竟成合法;

  三是指它几乎被当代人遗忘的历史档案。

  天主街最早叫天主巷,原本从西门大街拐向镇屏山附近的一所天主教堂,后被拉直通往大京口(这条通江河道上世纪30年代被填成中华路)。从19世纪中叶始,镇江老西门至英租界之间发展出一大片商业区,天主街从中扮演重要角色。迄今我市被授予的四家“中华老字号”,全数集中在天主街及周边:街中段的宴春酒楼(1940年)、街口西侧的老存仁堂(1831年)、街口东侧的鼎大祥(1939年)和距其不过200米的恒顺酱醋厂(1840年)。街对面的亨得利(1915年),则是全国数十家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的首家。

  如果我们打开天主街尘封的历史档案,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第一,它是古城民营快递业的发源地,是近代镇江的信息中心。

  早在19世纪60年代,天主街及毗邻的柴炭巷,集中了全城二三十家被称为“民信局”的私营邮送机构,受理信函、包裹和汇兑业务。1896年大清邮政在镇江开设,这些民信局仍发挥拾遗补缺功能,1905年镇江各民信局交寄信函量达81万余件,仅次于广州和上海。上海申报创办之初,即在此街设镇江发行所。从晚清至民国初,镇江人接收外界信息,诸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等,主要通过天主街申报这一渠道获取并作出热烈响应。

  第二,民国初设在天主街的“第一救火会”,是古城民间消防事业的样板。

  冠名“第一”,并非它创办最早,而在于它的示范性质。陆小波先生亲任会长,商铺集资购置机器龙一台、人力龙两台及水车、铜帽、钩件等,并设火情瞭望台一座,救火会成员均由商家青年轮值,每次救火的唯一“报酬”,不过是去浴室免费洗把澡。为解决消防水源,1924年,还以天主街第一救火会的名义在江边龙窝(位置在今长江路28号江边水厂西侧)开建镇江人自己创办的首家自来水厂。这已不是个别人士的慈善行为,而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政府不屑做或无力做的民生大事,通过社会自治模式由民间推动,值得今人珍视。

  第三,天主街创建了餐饮业与演艺业互动的商业模式。

  晚清同治年间即有“京江第一楼”入驻,其门联“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不仅至今被中华楹联爱好者津津乐道,也透露了酒楼茶社书场混合经营方式。民国初又有顺兴园、中华园等著名餐馆相继开设,稍后又被一枝春素菜馆、宴春酒楼、萧家饺面店取而代之。就在宴春大门正对的小天主街,坐落着京江大戏院(1952年改为解放剧场),京剧、扬剧、淮剧、越剧很多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在这里竞相演出,这也是解放前后我市戏剧演出场次和观众最多的一家戏院。这种餐饮加演艺的商业模式,曾演绎了天主街的以往繁荣,如今又被镇江人成功移植到西津渡景区。

  第四,天主街出了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名人——马相伯。

  他于1840年出生在这条街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2岁在大京口乘民船只身一人闯荡上海。他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并一度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这位爱国老人奔走各地为抗日救国呐喊,深受各界民众敬仰爱戴。在他百岁诞辰,国民政府特发褒奖令,中共中央在贺电中赞扬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如今他的塑像静静矗立在复旦校园……

  尘封的天主街,时下只有老宴春的大红灯笼依旧张挂。但愿西津渡景区的东扩能使它涅槃重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