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A12 浅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A2 共创文明城

第003版
A3 要闻
 
标题导航
那塘 那沟 那河
敢于“不合时宜”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于“不合时宜”
■文/刘子涵

  想起一则趣闻逸事:一日饭后,苏轼抚着肚皮问众人里面装的什么,众人议论纷纷,有曰学识,有曰才华,唯有朝云笑称:“是满肚子不合时宜。”

  真是一语中的,纵是经论满腹丘壑在胸又如何,纵是一心为国雄心壮志又如何,敌不过小人谗言,朋党倾辄。于是乎,一切的学识才华化作一句自我解嘲——不合时宜。

  一个不合时宜,竟能将一个有抱负的人逼至绝境,半生突围不可出。莫言笔下那位不哭的同学亦然:只是未随大流表演一种浮夸的悲伤,竟至于记过处分,这不能不令人感叹“时宜”的厉害。可什么是“时宜”?是公理正义,抑或是道德准则?否则又为何能使于世无害之人饱受非议?

  可惜,都不是。那不过是一种所谓主流的价值观。纵观历史,我们从不难于发现这样的“主流”: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专制时期的苏俄,在政府处心积虑的引导煽动下,在难以抗拒的精神贿赂下,多少人被振聋发聩的“爱国主义”“人民主义”坑杀了理性,任毫无理智的狂热染红脚下的土地?这无疑是一种极致“合时宜”下的悲剧。

  这样看来,那位不哭的同学的确有“错”,他错在未同那“机灵”的同学一样学会伪装,错在让周围的盲从者看清自己的愚蠢。于是,面对无论是老师还是话语权都占据主导的大众,错的只能是他。

  真是悲哀,他竟错在真实,错在坚持自我。是从何时开始,是非对错的界限不再分明?正如一度成为热点的中国式过马路:凑足人数便走,管它红灯绿灯。那些坚持等待者反而成为笑料,成为不知变通的笨蛋。莫非只要“合时宜”,连交通规则都可以“变通”?若是如此,这是非的混淆便始于多数人畏于被“排异”,始于群体对“不合时宜”的声音的屏蔽。

  然而,纵使千难万难,你仍能在盲从的人流中看到这样逆行的身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誓言,击溃了无数传统的“黄金屋”“顔如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一声《纳喊》,利刃般刺穿“无声的中国”,又给了众多“作揖主义”者一记响亮的耳光。是什么给予了他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真理,是正义,是对这个国家的一片赤子热忱。

  恰达耶夫曾在《疯人的辩护》中表达过一种否定式的爱,想来定也是十二月党人抗争的初衷。不知那位不哭的同学是否依然坚持着那份“不合时宜”,抑或是惧于独自前行的寒冷,不得不学会对世作揖。我不知道,但我情愿相信他选择了前者,毕竟这个社会需要一份否定式的爱。

  “一个时代的灾难,正是在惊人的一致下受孕的。”王开岭如是写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