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版:江花.俗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发布

第003版
头版
 
标题导航
开心就好
挖参记
那年,我在路边等着你
·俗世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2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参记
■文/龚舒琴

  这是北方农村一个寻常的村落。零星的民居散落在一个叫老岭的大山深处。起了大早,朋友的朋友在村口和我们会合。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行程3个小时抵达目的地。来不及寒暄,直奔主题,上山挖参。

  挖参是需要运气的。当然是指挖野山参。

  山林是朋友的朋友自家的,已经承包了10多年。山上的人参也就种植了10多年。在落满牛粪的山路中,我们一行几乎是跳行着。路边散放的牛一点也不怕人,兀自低头吃草。偶尔抬起头和我们对视,满是善良和安闲。

  蓝天白云,山涧溪水潺潺。才是深秋,东北农村的山中已是一片烂漫。深红的藤蔓中偶尔可见绿色的叶子,地上也不多见绿色的野菜,刚刚收获的大豆地空着。

  经过了夏天的灿烂,此刻,人参的叶子已经变得灰黄,倘若不是行家指点,你断不会知道这寻常的叶子下面藏着巨大的财富。

  循着山主人的指点,我们很快找到了一棵人参。沿着叶子的周围,慢慢松开土,再小心地循着人参的脉络,一点一点地划拉着泥土。渐渐地——看到了人参的标志,一个白色的结点;看到了人参大体的轮廓;看到了人参四散的须蔓……整个人参安静地暴露开来。因为没有经验,心急的同伴挖断了一节人参的根蔓。而我们则很幸运,第一棵人参被完整地托举出来。尽管很小,但我已欣喜若狂。

  接下来的采挖很顺利。很快,同伴中已有人能够独立找出夹杂在枯叶乱草中的人参了。一个朋友居然挖到了一棵颇似人形的人参。

  挖了几棵,下山。

  村庄不远处有一个东北最具规模的人参交易集散地,清水河市场。那里买卖更多的是“园子参”,这是用大棚大面积种植的,产量高,价格不贵。真正能够卖出价钱的是“林下参”,也叫“趴参”,就是我们在林地里挖的那些人参。它们被随性地散落在林子里,经过10多年的生长,才到收获期。前期投入很大,需要精心养护和耐心等待,最终收获需要经验和运气。每当夏季,人参叶子盛开,容易辨识,买卖双方清点数量,讲好价钱,一次性付钱,任由买家采挖。一次完整的采挖后,林子便进入休整期。经过10多年的恢复,土地肥美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种植期。

  这是集安市台上镇大顶子村,一个躺在大山怀抱深处的村落,有200多人口。最鼎盛期,有800多人。村庄离市区很远,村民们靠着种植树木和人参,很多在市区有了舒适豪华的新家。林子需要人看护,人参更需要看护。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守着村庄的都是些老人,也有一些年轻的女人在带着孩子。房前屋后,院子里都是些家常的菜蔬。悠闲地踱着步的是下蛋的鸡,鸭子和白鹅在门前的溪水里嬉戏着。看家护院的狗都被主人系着,狗的性格倒有山里人的品性,刚烈得很,见人就吠。

  已是深秋。再有10来天,山里将会迎来漫长的冬季。家家户户门前都已堆着小山似的越冬柴火。村支书应邀和我们一起在主人家用餐。大灶,烧的是柴火。一边的电磁炉显然很久没有用过的痕迹。在东北农村,大灶很实用,大锅煮饭,大锅烧菜,大锅烧水。饭菜上桌,炕也热和了。室外尽管阳光灿烂,但依旧寒气逼人。经不住炕的诱惑,我终于主动推开主人的房门,上炕盘腿坐着听他们唠嗑。

  主人的母亲一个人居住,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柜子上摆放的一对陈年储物罐,引起了我的关注。貌似朝鲜族用具,经年岁月染暗了上面的花色,但依旧清晰生动。墙上挂的是一幅标有1981年的手绣花、鸟布饰。柜子上满贴着的,是刘晓庆、陈冲等一代影星年轻时候的照片,那是上世纪80年代几乎风靡家家户户的张贴画。仿佛停留在80年代的农村。

  午餐很实在。家养的笨鸡,笨鸡蛋、榛蘑,刚刚宰杀的猪肉,河里捞上来的鲜鱼,还有院子里采来的茄子、辣椒,一大桌。都是朋友的朋友,东北汉子们的豪爽、好客,瞬间让他们成了亲兄热弟。

  离开村庄的时候,看到老人眼中的不舍和真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