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A11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1

第002版
封2要闻

第003版
A1
 
标题导航
那些贫穷的日子
新民洲史话(下)
镇江
方言解义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贫穷的日子
■文/孙建平 图/何菁

  打开电视,无意中听到呼斯楞的《往日时光》:“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我的童年和少年,穿的都是旧的衣裳,只是,这些旧衣裳,带给我满是快乐和温暖,也是我最美的珍藏。

  那个时候,一家六口人,仅靠做小学教师的父亲的微薄工资度日。母亲身体很不好,在生产队里上工,工分很低。我们兄妹四人,都在读书。

  学费总是要交的,怎么办呢?我就给自己打工,做土坯。

  当时普通人家建房,屋里的挡墙用便宜的土坯。我家门前的打谷场,就成了我的工地。小小一块土坯,制作工序也挺繁杂的。先从地里挖来泥土,用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用脚踩泥,把泥踩熟以后,再用土坯模子脱坯,然后是太阳晒,晒到半干,用刀切边,再晒,彻底干了以后运到家里码起来,等待买主。邻村有人要买了,就借板车装上去,送到买主家里。一块土坯有5斤左右重,费时几天才能完成,所得仅是一分钱。有一段时间,我都是如此为自己准备学费,一点不感到辛苦。每次用板车拖一车的土坯送给人家,得到几张毛票、分角的时候,那份满足,难以言说。

  深秋,许多大人都会出去“倒山芋”。那天,吃过午饭,拎一个小竹篮,带一把小锄头,我也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出门了。圌山的山坡上一片黄土地,发黄的山芋藤随意地散落在田间。我们用锄头在别人收获过的山芋田里翻找,寻那些遗留在田里的拇指般粗细的山芋。那份情景,大概就像现在的人们在草原上寻找发菜和虫草。

  贫穷的日子里,精神生活却仍然非常丰富。那时年少,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的肩上,承载着父辈的希望。

  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姓虞,是一位温柔可亲的中年女教师。有一次,虞老师把我叫到讲台上,指着作业本跟我说:孙建平啊,你爸爸望子成龙呢,要认真啊。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后来的读书,也很勤奋。我读书的时候,正是文革的十年,虽然那时对成绩的要求并不高,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于读书的热爱。记忆中,老家那间阴暗的小屋里,冬日的夜晚,临窗的方桌上,有一盏如豆的煤油灯在点着,母亲已经睡着,我还在灯下做着功课。

  生活在江南的小镇,镇上有一群像我这样的教师子弟。那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交换图书。我一直感到很奇怪的是,文革十年是文化荒废的时代,但小镇上却不缺图书看。从识字不多时看的连环画,到识字多了以后看的长篇小说,我的阅读,好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知道了刘文学,知道了欧阳海,知道了《三家巷》里的区桃,《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还有《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和银环。这些经典作品有那个时代的政治烙印,但其中对于正义和善良的追求还是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直在教我如何工作,如何生活。

  也就是忽然间的事情了,这些贫穷的日子,都成了我的回忆,也成了我的珍藏。现在想来,当时身处贫穷之中,我的内心却满是阳光般的温暖。只要心怀理想和未来,并以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情与美好,你就会常怀感恩之心,享受生活给予的赐予。

  于是,我又想起呼斯楞的《往日时光》:“如今我们变了模样,生命依然充满渴望。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