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A14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要闻

第004版
A2 践行核心价值观 全民共创文明城
 
标题导航
我们的答卷■文/庐山
珍罕的“说岳全传”版画■文/寥风斋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答卷■文/庐山

  去年春天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说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希望能跟我做一次当面交流。就冲上海社会科学院这个金字招牌,我也绝无拒绝的理由。第二天上海李勇杰先生便如约抵达我的工作室。刚坐定,李先生便从提包里取出《嘉兴乡土语文读本》、《湖州乡土语文读本》等几本书摆到桌上。李先生说,这是他们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一个课题,目的旨在面向中小学生编写一套长三角城市的乡土语文读本。之所以找到我,缘于无锡作家许墨林先生的推荐,而许墨林先生正是《无锡乡土语文读本》的主编。至此我方如梦初觉,原来是这么个差事啊。于是我拿起书翻看起来,一面在心里掂掇是否接下这个任务。编写此类读物对我而言可谓轻车熟路,因为原先我在单位的工作重心便是编写文史资料。十余年的操练我自信应该是能够胜任的。遗憾的是那个阶段我的日程安排得太满,时间上很难保证。李先生闻知后笑了笑,大度地表示只要我接下来就行,一切好商量。话说到这份上,那也只得赶鸭子上架了。

  首先我要做的事是搭班子,得在辖市区物色帮手。好在过去的工作经历给我提供了广泛的人脉,主意一定我就开始了对辖市区的穿梭拜访。丹阳石胜华、句容李锋、扬中范继平、丹徒殷明、市区赵康琪、张峥嵘、裴伟几位专家热情地施以了援手,编委会宣告成立,编写工作遂正式拉开序幕。

  镇江是一方人杰地灵的热土,3000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英豪辈出,先贤们以高尚的襟怀人品,闪光的道德文章,昂扬的人文精神,为我们的城市赢得了荣誉,也形成一股磅礴的文气,滋养着、激励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后人。乡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注入我们血肉的基因。爱国爱家的感情都始发于这块热土的地气,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前辈师长的培育教导,都离不开众多名人精神的感召。为此,编委们一致认为作为乡土语文读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编一本镇江乡土语文读本意义深远、责无旁贷。

  然而编写的过程并不顺利。作为本书的主编,我的思路从一开始便出现了问题。最初我的出发点是编写一本包罗万象的读本。但初稿出来后大伙都感觉到可能哪里出了问题。类似的读物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奉献了他们的心血和才华,而我们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必须改弦更张编出自己的特色来。感谢裴伟先生的及时提醒,更是要向本书的顾问老领导钱永波先生致敬。从布局到内容,钱永波先生多次召集编委们开会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本书的顾问之一赵珏先生也从繁忙的工作中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使得这本集子得以顺利完成。

  《镇江乡土语文读本》由江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近28万字,由“镇江篇”、“丹阳篇”、“句容篇”、“扬中篇”、“综合篇”五个单元组成,并配以40余幅精美图片。

  钱永波先生在亲自撰写的《序言》中热情洋溢地说道:

  “这本读物的编写是花了大功夫的。特别是诗词、文章,大体做到了既好中选优,又照顾到方方面面,不仅有镇江市区的,而且有丹阳、句容、扬中的,时间跨度从南朝到现代长达1500年;其余部分,有名人掌故,外国友人眼中的镇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丰富多彩。我对镇江历史文化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镇江的山水文化。寄托山水,抒情言志。如谢灵运、王湾、李白、许浑、杜牧、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陈亮、赵禹珪、龚自珍、闻捷等诗篇都是。二是‘科教三星’。南朝宋时的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发明圆周率、大明历;沈括在润州著《梦溪笔谈》,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茅以升就是镇江人。这三个人,先后有三颗小行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还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因此,有人说‘三星高照是镇江’。三是‘文学双璧’。即世居京口的刘勰著《文心雕龙》,南徐州南兰陵(今丹阳)人、史料又有记载萧统在招隐山增华阁主编的《文选》,学者们称为‘文学双璧’。四是‘书画二米’。即移居润州的米芾、米友仁的书法作品和‘米氏云山’画作。五是‘公廉二仕’。即南宋镇江知府蔡洸,清朝镇江知府王仁堪。我注意到,这些内容,在书稿中都有所反映,小中见大,生动活泼。此外,编者对一些文言文的文章,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序志》,萧统的《文选序》,还直接选用比较权威的今译本,以便于读者阅读,少数名句则注明原文。总之,这本乡土语文读本,有助于帮助读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和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爱乡、爱自然的热忱,培养审美情趣和写作爱好,从名人身上学习爱祖国、爱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等优良品德,也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讲课的辅助材料。”

  在八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中 ,使我们有机会较为系统地领悟家乡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距离触摸到家乡那动人的情怀。这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希望能跟更多的同学们一起分享这种无可取代的快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