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A16江花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A2南京青奥会开幕

第003版
A3南京青奥会开幕
 
标题导航
走近华山畿■文/庐山
改头换面的《大观琐录》■文/寥风斋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近华山畿■文/庐山

  匡庐水

  那比比皆见的明清老屋,那独轮车的碾压留在石板路上的深深车辙,那精美的砖雕和石雕,那宋代的古井,那形式各异的券门及过街亭,那盛开的百年牡丹……无一不向南来北往的探幽者诉说着华山畿的前世今生。

  站在华山畿的土地上,我时常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三千多年前我的脚下竟是一片汪洋啊!这是真的吗?难道这里果真曾经是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吗?

  《文选·枚乘<七发>》注引《南徐州记》道:“春秋朔望则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这里说的“大涛”便是历史上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广陵潮”。“声势骇壮”的“广陵潮”比诸如今名播天下的钱塘潮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长江裹挟的大量泥沙完成了长江三角洲的堆积,沧海变桑田。出海口的东移,造就了我们今天脚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时间回溯到六七千年前,那时的江南地区尚处于“断发纹身”的蛮荒时期。人们赤身裸体,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建国以来出土的石斧、石刀、铜剑等大量遗物,将华山畿定格在湖熟文化的光辉岁月。

  又过去了几千年。

  华山畿有人类群居等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定在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

  镇江是一座滨江城市。无独有偶,华山畿同样也是一处因港而兴的村落。地处连接江南腹地要冲的华山畿,当初曾有一个叫做华山港的去处,至今在华山北麓的叶家山涧还依稀可见古码头的痕迹。遥想当年必是好一派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仰望着村头这棵历经1500多年风霜雨雪磨砺的银杏树,我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融入到那逝去的尘烟中。据说这株堪称全国银杏之王的古树种植于南北朝时期。素有活化石美誉的银杏树叶片及果实可入药。由是我便有了一个看似合理的推论:莫非这树竟是出家人悬壶济世、与人为善的功德?

  华山畿当年香火极盛。有据可考的庙殿宫观不下十余处。每年春夏境内百姓甚至远自江淮的信众络绎而至,晨钟暮鼓,焚香祷祝数月而不绝。规模最大的张王庙“骑马关山门”的辉煌迄今仍为华山人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令人痛惜的是,昔日的绚烂已在兵燹中先后为太平军和日本鬼子付之一炬。

  最令人产生遐想的是华山畿的建筑形制——整个村庄便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村口那棵高约35米、胸径近2米的古银杏树是“龙角”,一路南行至朝阳门外的古戏台就是“龙头”,“龙眼”即村边的两口池塘,连着龙眼的是一条花岗岩铺就的盘曲小路“龙须”,“龙身”则是一道长约200米号曰“龙脊街”的石板路,紧接龙身的“龙尾”有一个常人不免有点忌讳的名字——奈何桥。

  传说人死后灵魂先到鬼门关,出了鬼门关便踏上了黄泉路,路的尽头有一条忘川河,河上的桥就是奈何桥,桥那边的土台就是望乡台,站在望乡台回望看到的就是令人烦恼而眷念的尘世。

  我漫步在龙脊街上苦苦思索:前人为什么会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取这么一个颇为费解的地名?绞尽脑汁之后我终于寻觅出两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答案一,三千年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辈对生与死有着清晰而淡定的见解。尽管他们以渔猎为生,然而却对未来满怀着憧憬。他们执着地相信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这里必将成为繁花似锦沃野千里的世外桃源,去到奈何桥那边只不过是短暂的休憩。轮回转世之后他们则将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和超凡的睿智开拓自己的家园。

  答案二,南朝宋文帝时代发生在华山畿的一则凄美爱情故事:两个年轻人为爱而双双殉情了。我想,当年这对有情人的棺椁应该是从龙脊街迤逦行至奈何桥的。年轻女子生于斯长于斯,当她站在望乡台上向这块土地投去最后的深情一瞥之际,秀美的眸子里一定泛动着晶莹的泪花,那是对故土的留恋,也是对情郎的一种生命的承诺。年轻女子带着含泪的微笑走了,化作了千百年来为后人传颂的玉女埋葬在神女冢下。

  无论是上述哪种理由,幸运的华山畿人如今的拥有和传承是那么的厚重和实在。

  那比比皆见的明清老屋,那独轮车的碾压留在石板路上的深深车辙,那精美的砖雕和石雕,那宋代的古井,那形式各异的券门及过街亭,那盛开的百年牡丹……无一不向南来北往的探幽者诉说着华山畿的前世今生。

  明代朝鲜旅华诗人金宗直为华山畿的传说和故事所吸引,风尘仆仆专程来此,在《过华山畿》中有感而发道:“冢上青青连理枝,行人争唱华山畿。野棠花发当寒食,几度春魂化蝶飞。”

  诗人的一句“行人争唱华山畿”,由衷地讴歌了这片宁静、和谐、质朴的土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