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A15江花行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A2南京青奥会开幕

第003版
A3南京青奥会开幕
 
标题导航
走近了才知道
深山古寺新意境
清晨访古寺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晨访古寺
■文/梅花雪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常熟虞山脚下的兴福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南齐,至今已1500多年,与杭州灵隐寺、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齐名,同为江南名刹。不过,若是只提起兴福寺,不是佛教中人也难知其名。可若提起兴福寺的原名“破山寺”,但凡读过几句唐诗的人,恐怕便无人不晓了。 

  关于破山的由来有很多传说,一说唐贞观年间,有白龙和乌龙相争此地,双龙一阵厮杀后使寺前的山坡开裂,“破山”之名就此传开。又有一说是这里过去常有龙精作怪,寺中的高僧诵念咒语请来天上的神仙帮忙,神龙互斗,龙终因寡不敌众战败,仓皇逃遁间龙尾划破山坡而成涧,此涧即称为“破龙涧”,破山寺也就因此得名。及至唐懿宗咸通九年时,御赐“兴福禅寺”匾额,遂又更名为兴福寺。

  史书上称常建生卒之年不详,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县尉,由此可以料想他一定是卒于咸通之前。据传他性耿直而自守,一生官场失意,而他正是在仕途失意的时候途经破山寺,于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写下了这首成就他一生诗名的《题破山寺后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整首诗构思独具特色,语言洗练,寓意含蓄。

  尽管这首诗久负盛名,但我知道该诗却是从一部电影开始的。小时候看谍战电影《黑三角》,里面的特务接头时暗号就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因片中特务的反复吟咏而就此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及至稍长读到全诗时,倒使我顿生一种见了亲人般的感觉。

  去破山寺,一定要在清晨,如此方能体会当年常建的诗境。晨曦初照,依山而建的兴福寺显得古朴庄严,破龙涧自寺前迂曲而过,淙淙流淌的溪水,以及那随碧波流淌的几片金黄色落叶,令在凉风中的古寺更显静谧。清晨的古寺,因少了游客而多了几分宁静,因少了浮躁之气,而多了几缕清幽之味。几经兴废的兴福寺,现存的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三佛殿和大雄宝殿,都为明清遗迹。

  从某种程度上说,常建诗中所提到的兴福寺后禅院要比这些主体建筑有趣得多。后禅院分东西两园,东园有“空心潭”,潭边有一“米碑亭”,碑上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写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不知为何,米芾书写该诗时对常建的诗作了少许改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明)高林。”“万籁此俱(都)寂,惟闻(但余)钟磬音”。括号中就是被他改掉的部分,或许米芾改动后的诗与彼时宋代兴福寺的景点更为贴切吧。

  西园位于大雄宝殿之西。经过无漏泉,西侧有一月洞门,上书“通幽”二字。此门通向一条曲廊,沿曲廊再往西行,但见风清水净,树木葱茏,鸟鸣之声不绝于耳,梵音佛鼓之韵袅袅,果然是幽静雅致。此处徘徊,使人去除杂念,心中豁然开朗。

  年轻时初读此诗,我所看到的只是纯粹白描的风景,那些都是浮在诗表面的东西,里面没有个人情绪,也没有个人的爱与恨。如今有了生命的阅历,尤其是当我此时站在兴福寺的后禅院内,重新将每一句诗从心中过了一遍,在一种绝对平静的力量中,我感觉自己终于体会到了诗人那超越了感伤和喜悦的心境,谛听到生命的原声。此时,诗人与我仿佛就只相隔着一个清晨。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清晨赶往兴福寺,千万不要忘记品尝一碗蕈油面。蕈油面又称为素面之王,是常熟传统的特色面点。制作蕈油的松树蕈是长在松树上的一种野生菌类,与普通的蘑菇不同,与一般的蕈也不同。据说,浙江、安徽、江苏的宜兴等地都产松树蕈,但是常熟虞山产的松树蕈尤为上品。用上等菜油加松蕈熬制成的蕈油香气扑鼻,味道特别鲜美。加入蕈油浇头的面就是蕈油面,和着浇头一起吃,其味无穷。

  兴福寺门的右手边有好几家面馆都标着“正宗蕈油面”,他们共用一个庭院,院内古树参天,树下摆放了若干张的八仙桌,配以竹椅。这里很市井,也很有生活气息。大红大绿的塑料壳暖水瓶放在桌上,很多常熟本地人都会在休息天来这里吃上一碗面,喝上一杯虞山茶,消磨半天的时光。

  古老的传说使兴福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常建的诗为它平增了几许人间沧桑的冷暖,而蕈油面则令我的味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