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A9 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一

第002版
封二

第003版
A1 首页
 
标题导航
小山村酒事
闲话五十三坡
镇江
方言解义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7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山村酒事
■文/沈伯素

  民国初年,小山村专门建造了一座酒坊,砖砌了用于酿酒的大蒸灶,置办了当年十分昂贵的蒸馏大锡锅,一次次从外地请来酒师傅。村里一年四季酿造香醇的糯米酒、大麦酒和烈性的元麦酒。真是家家酿酒,户户酒香。 

  小山村位于茅山东麓,她不仅孕育了我的童年,也在我的记忆里镌刻了那一段难忘的酒事。

  就在我刚记事时,一件惨事在村里发生了:新请来的酒师傅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捅死了。

  我喜欢那位酒师傅。他嘴巴上围了一圈黑胡子,平时见我总是笑呵呵的。那天,我跟着大人去看他时,他躺在田埂上的血泊里,不笑,脸朝上,全是血,一边的嘴巴上还有一条又大又红的豁口,胡子也都是红红的。大人说,日本鬼子追着酒香来了,进村的时候,酒师傅因为害怕,想躲,鬼子便追上去捅了他十几刺刀!记得看到他那张可怕的血脸时,我吓得浑身直抖。从那条田埂往回走时,只觉得这下完了,村上做不成酒了;而且后来,多次做噩梦,都吓醒了。 

  村里往后再也没有重新请过酒师傅。因为父亲几乎完全继承了酒师傅的才能。 

  父亲青壮年时不仅体格棒极,而且十分好学;每任酒师傅来,父亲都会在他的身旁不时专注。父亲学手艺几乎过目不忘。他会编竹篮子,会打小板凳,会做水牛耕地的犁铧……什么活儿都会干。他对酿酒技术那么专注,掌握了酿酒的一道道环节:泡米、蒸煮、淋饭、加曲、拌料、下缸、发酵、蒸馏……米糟发酵时,他用一只指尖蘸着闻一闻就知道出酒好不好;蒸馏时候,他从大锡锅的小嘴子看一眼出酒的力度就知道酒的醇度……他还学会了酒曲制造法和看酒花评酒的技术。 

  父亲有一副粗壮有力的臂膀,把上百斤糯米饭趁热在大酒缸里同酒曲拌匀、拍实、拍成造型,用不了半顿饭工夫。他当个土生土长的酒师傅,村里人还蛮信服。这样,山村酿酒的历史便得到了传承。

  村里一年四季时时朝四周散发的酒香,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生意人。那些往来于山村前的小路上,担两只酒桶的,都是四面八方到山村挑酒的生意人。挑酒的人络绎不绝,成了那年头小山村的独特风景。 

  我特别喜爱掺和大人们的酿酒和卖酒。经常在放学时候看村人给外地人卖酒,或者去酒坊旁观。有时候,我还厚着脸皮凑上前,伸一只手指蘸酒尝;甚至从大锡锅出酒的小嘴子蘸点热酒。但是,父亲不准我学饮酒,我偷偷尝酒,还挨过父亲的“生姜拐”(用屈起的指关节凿头,以示惩处)。 

  其实,已经称得上酿酒能手的父亲也不饮酒。这是那时候乡里人把嗜酒和赌博等同,都看成恶习的缘故。起先我曾奇怪:父亲既不饮酒,何以如此热衷酿酒?后来年龄稍长才知道:酿酒不仅能赚酒钱,酒糟还能养猪,猪粪肥田,田里长糯稻,糯米再酿酒,如此一道道环节循环往复,每个环节都有增益。在我记事之前,山村人便因为酿酒过上了殷实的日子,村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酿酒村。为此,山村人提起酿酒,便总有些津津乐道。 

  不过好景不长,在新四军北撤以后,便常有一队队鬼子进村。他们每次进村,便一人装满一酒瘪子(军用水壶)酒,一分钱不花,张大嘴巴走路。再后来,汪伪军伙同鬼子一块儿来装酒,全村人白白给他们酿了酒。 

  在一次鬼子装酒走了之后,村里人气愤地把酿酒的大锡锅七手八脚用铁锤给砸扁了。父亲不仅参加一起挥动砸锅的铁锤,末了还跳上已经扁瘪的锡锅,用他那有力的双脚,狠狠地把那上面出酒的小嘴子踩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