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版:A15江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现场

第003版
A1要闻
 
标题导航
丰富的安静
油炒枇杷核
车夫高驴的逆袭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7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夫高驴的逆袭
■文/谢卫东

  “高闾,高闾呢?司徒崔大人来看你了。”

  凌晨,北魏平城(当时的都城,如今的山西大同),一个送租车聚集的地方,一帮替人推车送租粮的苦哈哈们,吃惊地看着一群高车大马经过,又吃惊地看着那些鲜衣怒马的人物在他们面前停下,一个随从对他们喊着:“高闾在吗?”

  正当穷汉子惊疑不定时,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在周围那些疑惑的眼神中,他微笑着对那个随从说:“我就是高闾。”

  时间回到这天之前,当一帮老老少少的“车子”推着车,从家乡来到都城平城交租粮,赶了一天路,个个累得长吁短叹,放下车后,他们三五成群去小酒馆放松去了。不过此时一个叫高驴的年轻车子没有和他们一道,他竟自己写了个名片,去拜访当朝大臣中的第一人:司徒公崔浩。

  这个高驴虽然从小是孤儿,却“少好学,博综经史,下笔成章”,虽然现在还是个给人家推车送租粮的,但只有他知道,自己早晚得出人头地。

  崔浩本人有大才,有人称他是南北朝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同时崔浩一向也是爱才的,不然他不会和车子高驴交谈。在和高驴交谈以后,崔浩觉得,这个车子名字太俗,却学问不凡,于是让他写了一封公文,又发现这个车子文采可观,心中不由又起了爱才之意。他自告奋勇给高驴改了个名,借驴的同音,改名“闾”,并在第二天早上,亲自去公众场合见这个新晋高闾,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经崔浩举荐,从此高闾一举成名,历任内外,最后晋爵为侯。北魏前后六朝,凡国家诏令颂赞之类,皆出其手。

  这是怎么一个人生传奇!屌丝逆袭的典范啊!

  但翻翻历史就会发现,做这事也得有运气,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凡事得有“缘分呐”。

  《北史·列传第四十二》载,高闾“闾强果,敢直谏。其在私室,言裁闻耳,及于朝廷广众之中,则谈论锋起,人莫能敌。”从记载来看,高闾这个人似乎平时连在说话上这件事上,他都不作无用功。在家说话,像是窃窃私语,声音才能到耳边,而在大庭广众中,马上就谈论锋起,没人能说得过他,这就很有点现代政治家辩论的特色了。

  尽管看上去是个政治家,可高闾总给人感觉文采胜过政治。

  《北史》里载了他一个奏折,是建议朝廷筑长城“以御北虏”,他洋洋洒洒一二三四地说了修长城的好处,如何不怎么劳民却能让国家一劳永逸,“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看到他这雄文后,孝文帝在上面批注是,“览表,具卿安边之策。比当与卿面论一二。”什么意思?“我看到你的文章了,也了解你安边的策略了。等有空和你见面好好谈谈。”于是这事就过去了,也没见北魏筑长城。

  还有一次高闾的举动直接是逆流而动,他竟在孝文帝迁都洛阳这件彪炳史册的大事中,找出有“十损”,这招致一心改革的孝文帝怒火,不过也并没有对他采取什么措施,只是“颇嫌之”。

  可能是从小贫困,出身寒微的缘故吧,高闾看身边那些读书人是真心不习惯,对那些在他手下的博士,动不动就加以辱骂。高闾对钱财也非常贪婪,那些博士、学生如果有求于他,行,先拿钱财来。史书上用“贪褊矜慢”四个字来形容他,“初在中书,好詈辱诸博士,博士、学生百有余人,有所于求者,无不受其财货。”这活脱脱是一副办公室恶人模样,当时应该有不少小年轻吃过老高的苦头,暗地里把他叫做老驴吧?

  当高闾七十多岁的时候,请求朝廷把他分到老家幽州去做刺史,估计他想着的是衣锦还乡,让儿时那些小伙伴、青年时那些一起推车的同事看看:当年我也就一推车送租的车夫,当年的高驴,如今出息了。

  孝文帝想来看到这个要求是又好气又好笑,他在诏书中毫不客气地说:高闾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知进忘退”,实在是进取心太强了,有违谦退的美德,“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不过虽然降号平北将军,孝文帝还是因为他是多年老臣,满足了这个老年人的愿望,让他去做了幽州刺史。

  事实上,这给了高闾人生一个好的结局,“及老为二州,乃更廉俭自谨,有良牧之誉。”也就是说,到年老在州郡任职的时候,他不贪了。盖棺定论,《北史》在高闾传最后的点评是:“高闾发言有章句,下笔富文采,亦一代之伟人。”还是个文人,而不是政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