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A11江花·行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现场

第003版
A1首页
 
标题导航
攀越高丽山
圌山野山茶
方山半日闲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6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山半日闲
■文/杨莹

  朋友是个茶客。用他本人的话说,茶叶的好坏让他舌尖一过就知道了。周末,朋友提出去方山喝茶。方山对于土生土长的句容人来说并不陌生,传说中,它是玉皇大帝用金印化作的。秦始皇南巡时看方山如同一条金龙蜿蜒,紫气腾腾,有着不同寻常的霸气,遂用鞭子将这座山断成三大块,龙尾在溧水,身子在江宁,这龙头便落在了句容磨盘山的东边。方山与茅山离得很近,古人称其为“四平山”,认为方山是神仙的上下之门。

  方山位于茅山的正南方,海拔三百米出头。一条水泥铺就的弯弯山道,路边荆棘遍布,大棵大棵的榉树、槭树、栗树、香樟等树身粗壮,遒劲的枝丫直指天空,散发出原始古朴的味道。车子在山道几经盘桓,就到了山顶。山顶的地势平坦开阔,仿佛与高远的天空遥相连接,让人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起来。

  成片的茶园依山势而铺,一个个绿色音阶似的,呈现出高高低低的起伏,凑到近处,才看清楚那一垄垄深绿流淌之中,有隐隐的茶花在打苞。

  茶场的场长姓黄,也是朋友多年的老茶友。他介绍说,上世纪初,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名是康有为亲笔书写的。那时候,山顶上种了好些茶树,终年吸收雾气和彩云,制出来的茶叶品质绝好,入水有种浓郁的醇香,惹得一些老茶客专程上方山吃茶,方山的茶叶也随之名声大振。寺庙里僧人取一两下山就能换一担稻谷。

  方山的土的确很有特色,它湿而不粘,捏起来成团,松开来即散,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香灰土”,特别适合于种茶、养花。很多香客在朝圣之余都会带点方山顶上的土回去养花。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寺、古茶树已荡然无存,倒有棵高大的银杏树,满载着沧桑的古意立在山顶,也不知道是否与当年弃平原之尘埃取高山之烟霞的古茶树相依相伴过?

  茶场的办公区掩隐在绿色之中,穿过一小片竹林,便是布置得古色古香的品茶室。一幅“茶之道”的字画衬得室内雅气十足。茶室前方有通幽的曲径,有潺潺的溪流,也有清浅的水塘,塘边杨柳依依,睡莲们半睁着眼眸,有几只飞鸟掠过片片落叶,惊得水面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黄场长告诉我们,冲泡绿茶最好用玻璃杯。他为我们泡了壶方山白茶。一只只透明的茶杯里,干枯的茶叶缓缓沉浮,舞蹈似的焕发着新生。朋友品过道:“不错,水青茶碧,清香绕鼻,这茶杀青的正到火候。喝茶要趁早,保管再好的茶过了季节也没有这新鲜味儿了。”《闲情听茶》的背景音乐从楼上传来,仿佛有远古的水声在心头漾开。

  从茶楼里走出来,天黑得像打翻的墨,空气中流淌着湿润的水墨味儿。不知名的小鸟在草稞里的唧唧地鸣唱,溪流的水声循环往复,水底的鹅卵石由于常年冲洗,在一隅灯光下越发的显得光泽圆润,让人心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柔软,仿佛入了曲水流觞的意境。

  然而,古人的雅趣是不复效仿的,兰亭写序,东篱采菊,唯心志淡泊者才能求守尘外之山修道养心,体验茶禅一味,壶里冰心。我现在,只想在这里走走,让时间停驻在每一分每一秒里,让茶的味道凝固在舌尖,让自己安静下来,感受整个尘世在温暖,在净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