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A16江花 世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

第002版
要闻

第003版
A3关注高考
 
标题导航
家乡的“地名”
母亲的茶叶情缘
儿时的游戏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6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的游戏
■文/刘志祥

  我的儿时在1956年前,这使我的童年游戏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那时人们普遍生活水平不高,孩子的玩具大多都是手工制作。我是男孩子,手枪是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我和另外几个小孩到兴修水利的工地上,从河底取来乌黑的黏土,敲打搓揉成块,刻成手枪模样,阴干后丢到灶膛里,用做饭的火烘烤两天,再拿出来就是一把乌黑的手枪了。当然,这手枪是玩不了多长时间的,远远比不上小兵张嘎的那把枪的。

  除了手枪,我还做过“竹蜻蜓”。用三四厘米宽、十五厘米长的竹板,把两头削成有一定角度的薄片,在正中间厚的地方钻一个眼,两个这样的竹板十字交叉,用一细竹棒钉住就成了。“竹蜻蜓”玩起来很简单,两手合住竹棒,用力一搓一放,就会飞起来。做得好,会飞得很高很远,做得不好就会一个倒栽葱跌落在地。当亲手制作的“竹蜻蜓”飞起来,而且飞得很高很远时,那感觉棒极了。

  抓虫子也是一种游戏,当然,工具也得自己制作。将竹片曲成一个圆环,把它扎牢绑在长竹竿顶上,再找些蜘蛛网缠绕到圆环上就一切OK了。我们扛着竹竿四处寻找蜻蜓、蝴蝶和蝉。确定目标后,轻轻地把竹竿顶的圆环罩在目标上方,目标一动就粘到圆环上了。

  那时候儿童的游戏玩具全都来自身边。而我们农村孩子的游戏更是与季节、天气有关。

  春天,在大片的红花草田里撒欢翻滚,在旷野里放风筝。

  夏天,去池塘、小河游泳,用水箭筒打水仗。水箭筒是用一节江竹筒,一头开口,一头不开口,钻个小眼,再找一个坚硬的小棒在一头绑上棉絮做成活塞状,塞进竹筒制成的。把竹筒浸在水里,用力一拉,就可以把水吸入筒中,再用力一推,竹筒的水就会如箭般从小眼中射出。

  秋天,相约拾稻穗、豆荚。总有嘴馋、胆大的孩子提出烧豆子吃。于是在旷野的地头,堆起拾来的野草,每人把篮子里已捡来的各种豆荚放一些在野草上。领头的小孩早有准备,掏出火柴把草点着。不一会儿,就听到豆荚在火里噼噼啪啪炸开了。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们便不约而同抢上去,在火中抢出炸开的豆子往嘴里塞,谁也不怕烫。很快豆子抢光了,火也在你抢我夺中熄灭了。强悍的孩子抢得多一些,柔弱的孩子抢的少一些,嘴里还都在嚼个不停。大家都有经验,知道此时嘴巴乌黑乌黑的,都会在河边洗洗嘴巴,消灭证据。

  冬天,为了取暖我们最常玩的游戏是跳绳和踢毽子,还有冰上摔跤和“轧草堆”。“轧草堆”一般会选取一个背风、阳光好、暖和的墙角为目标。一群孩子沿墙排列,一声“开始”,大家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向暖和的墙角挤去。被挤离了墙壁的,都得自觉地排到最后边去再继续挤。所以,每个人都千方百计想挤走前边的人,一直挤到墙角。大家又喊又叫,虽是数九寒天,却个个满额汗珠。当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还会到河边捡瓦片在冰面上甩出,比谁的瓦片滑得远。冰面上瓦片滑的距离要比在水面打水漂远得多。瓦片滑动,冰层发出的轧轧声在冬季的清晨显得更为清脆,仿如天籁之音,好听极了。

  儿时的游戏,大多是群体性的,不像现今的小孩多数是一个人埋头玩。“鲤鱼上水”又叫“接龙”,需要的人比一般游戏多。身高相近的两人一组,相对而立,两手平举,相互抓牢,一组组相接排列。这样两排每个人的头、肩、胸组成了两排河岸,每组相握的双手,其手臂相靠,连在一起成了河道。“鲤鱼”是年岁小、身体轻的小孩。先俯卧在第一、二组四人的手臂上,号令一响,第一、二组四人就把“鲤鱼”向前抛去,“鲤鱼”要摆出鱼跃的姿态,落在第三、四组四人的手臂上。此时第一、第二组的人赶快撤出,跑到队伍的后边继续接上,等待“鲤鱼”的到来。如此类推,河道一直在延伸,“鲤鱼”在阵阵呐喊声中上下飞腾,鱼跃向前。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全神贯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否则就玩不来。

  儿时游戏的场所主要是村上的“大祠堂”及东边的打谷场,还有就是那瓦砾堆。那是我的“百草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