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A11 档案揭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要闻

第004版
A2 看点
 
标题导航
数百份档案,为你揭秘老镇江的慈善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
部分镇江慈善机构和团体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6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中国成立前
部分镇江慈善机构和团体

  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期间,镇江公立和私立慈善组织机构及相关团体和组织约有20个左右。除江苏省会救济院为公办慈善机构外,其余多为地方士绅、商会捐资,这些机构和团体、组织通过举办义学、义渡,进行救生、救济,收养弃婴贫儿,收容老人残疾者,施放粥米、施棺收埋、施诊施药等,让当时镇江的慈善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记者通过查阅档案,整理了部分新中国成立前镇江慈善机构、团体和组织的介绍,有兴趣的市民可以找寻一下当年的旧址,共同感受镇江的慈善文化;也欢迎了解和熟悉当年历史的读者朋友联系我们,让更多人一起分享。

  京口救生会(西津渡昭关石塔旁):创办于南宋乾道年间。清咸丰时原产尽失,后复造舡船7只,专任巡江救险,打捞浮尸施棺收埋,巡江区域自三江口至龙窝。

  育婴所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由育婴社、育婴堂易名,创办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位于市梳儿巷,主要进行弃婴收养。    

  养老所:创办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主要收养老人和残疾人。

  普仁施诊所:始创于清道光初年,位于梳儿巷,主要进行施诊施药。  

  安仁堂: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山巷火星庙旁。主要针对夜间暴病者施以急诊,并资助地方公益团体,津贴救火会、卫生诊所等。

  焦山救生总局: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市义渡局巷18号。救生区域自镇江运河以东至江都三江营止,设丹徒、谏壁、圌山、三江营4个分局。

  公善堂: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糖油杂货业所办,除在本行业内进行抚恤外,还办有两所义学;一在公善堂内,一在上河边万福堂。

  同善堂: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主要举办敬老、义学、保婴、施茶等善举。有同善小学l所,入学贫苦儿童140名。在大港设育婴堂、大路设保婴局各l所,丰村、黄墟两地保婴局由该堂贴款,托人包办。

  瓜镇义渡局:位于市义渡局巷,创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每日开渡,不取渡费,利济贫苦农工,每年渡客约50万人次,并顺道救生。

  贫嫠教养所:位于北门马祠巷,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原名完节堂,民国17年改名贫嫠教养所,收容贫嫠及其子女。

  北门孤儿院:附设于贫嫠教养所内,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专收孤儿,施以教养,并设厂,于课后习石印花、竹柳条织布等工艺,学费书费全免,簿本费减半。

  冬赈局:位于火星庙巷,创建于清同治末年,每年隆冬放粥施米,经费由地方募集。

  恤灾公所:创建于清朝末期,主要针对火灾户施以救济,先供膳宿,后改给恤金,并兼顾惜字、施棺、施药等。

  玉英贫儿院:位于云台山,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收养贫苦儿童供读书兼习工艺(藤、竹、工)。另设产品分销处,由贫儿实习经营。

  镇江孤儿院:位于跑马山,创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院生半工半读,有染织、刺绣、缝纫等工种,历年出院就业百余人。    

  生计互助社:创建于民国2年(1913年),原名旗民生计所、蒙籍救济院,专办蒙族人的救济互助事业。 

  私立苦儿院:位于弥陀寺巷,创建于民国6年(1917年)收容苦儿,教养兼施,除设有小学外,并设缝纫、纸伞工和军乐队,后增设木工。

  普济轮渡: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主要对贫民渡江进行救济。

  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位于京畿岭,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遇有兵灾、水灾、旱灾拨款救济灾民,平时办理拾骨、施棺、施药、冬赈事项,并办有卍慈小学一所。

  江苏省会救济院:位于千秋桥附近,创建于民国18年(1929年)8月,下设游民习艺所、妇女救济所、残废养老所,分别办理收养游民、娼妓、残老等善举。

  佛教慈幼院:位于鹤林寺,创建于民国18年(1929年),设初小1所,学生50人,教养兼施。 

  私立慈幼院:位于伯先公园山上,今绍宗藏书楼址,又名儒门慈幼院,专办义学,免费寄读,伙食、被服、医疗等由院负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