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A13 京晚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要闻

第004版
A2 要闻
 
标题导航
“红头文件”求情
倒逼设立干预司法罪
今日头一评
电子门票
别给游客增麻烦
且慢把“择校黄牛”定性为欺诈
一题两议
电子门票
不是一张纸的事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4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慢把“择校黄牛”定性为欺诈

  海淀重点小学30万,西城重点小学19万,东城重点小学16万……今年幼升小即将开始,一个隐蔽的群体蠢蠢欲动,他们就是“择校黄牛”,号称交钱就能上名校,要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种“买卖升学指标”纯属欺诈行为。

  (4月16日《北京青年报》)

  

  自古以来,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被国人传为佳话,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可谓煞费苦心。由于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认识基本一致,应试竞争已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一场关于幼升小的“暗战”正在悄然升级,有道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择校黄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不可否认,在形形色色的“择校黄牛”中,确有一些是以有内部关系等为诱饵,行诈骗之实的,但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种“买卖升学指标”纯属欺诈行为,就有些过于武断了。因为真相到底如何,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之后,才能做出结论,而且这种调查必须由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不能任由涉事者自说自话。那么,北京市教委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把“择校黄牛”定性为诈骗者呢?他们仔细调查过了吗?如果根本就没有进行调查,而是想当然地拍着胸称“择校黄牛”纯属欺诈行为,这能令人信服吗?

  其实,“择校黄牛”的出现,媒体此前已有报道,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倒卖“幼升小”、“小升初”或“初升高”的入学指标早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滋生出一条黑色产业链。有熟悉教育工作的朋友曾说,多数学校在开学之初都会“预留名额”,以应对部分领导和亲朋好友的请托,同时转学、辍学、失学等也会为学校空出一部分学生名额,只不过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也”。此外,有懂法律的网友还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疑点——“黄牛”们要给家长提供合同文本和操作流程,很多技术细节能为家长排除被诈骗的风险,且买卖双方要开共管的“联名账户”,事成之后才付款。而经济诈骗往往是事前付款,然后玩起“人间蒸发”。由此可以看出,“择校黄牛”极有可能存在,而并非如有关部门所说“纯属欺诈行为”。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买卖升学指标”问题,打击“择校黄牛”,不能简单地把这样的行为定性为欺诈了事,而是要首先解决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问题,从思想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政府及教育部门要敢动真格,对于那些确实存在内外勾结,买卖入学指标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下。袁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