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版:B6 行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标题导航
寄语万佛塔
檐角的风铃
临流照影在木渎
瑞士思语
第一道风景
——伊犁支教纪事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道风景
——伊犁支教纪事
  赵凯 摄

  ■文/韦林

  航班到达伊宁时,已经是午夜两点半。

  一路找不到吃夜宵的地方,更不要说一睹大漠风光的真容。飞机上颠簸了几个小时,现在继续在公路上折腾。如若遇到灯亮处,那一定是边境检查站。到了六十七团中学所在的那个小镇,全镇已融入了如墨的夜色中——这里的路灯夜里十二点以后都熄了。

  进了主人安排的住宅,开了灯。就要匆匆告别曹校长,他成了我在伊犁初见而唯一的风景,曹校长四十岁的样子,脸上皮肤已经有些松弛,细察能瞧出岁月风霜留给他的疲惫。我想我应该提醒他,人到中年要有稳定的作息时间。然而转念一想,初次见面,以后再谈吧。

  第二天九点钟(这里天刚亮),叩开我门的竟然又是他。不一会,他已经抖擞精神端坐在主席台上和教师们作新学期讲话。我稍有些惶恐地环顾四周,心里嘀咕着,该什么时候提醒他健康问题呢?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我知道给我的时间不多,不能无所作为。当然,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谨慎。因而我十来天没有离开小镇,仅仅因为肚子不好去了趟卫生所。

  终于在周六乘车走出了小镇。汽车往西北越行越远,沙枣林、玉米地、棉花田从车窗边闪过,我直直地望着窗外,不肯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景色。而曹校长的身影也不时在脑海里跳出。

  这儿虽然号称塞外江南,但是对于来自江南之地——镇江的我,这里是另一番天地。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不知道用女子来形容江南的苏轼是不是第一人。我之前未曾觉得这比喻有多巧妙,来到了塞外才感受到它的真切。阳春三月,羞红娇绿,蓓蕾初绽,正似走来了邻家小妹;仲夏之际,枝繁叶茂,十里荷香,如同盛装的娇妻;八月金秋,云淡风轻,丹桂飘香,恰似矍铄的老母亲。江南自是醉人的,可终究少了点阳刚之气。

  到了伊犁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男人的风景。这里冈峦起伏,许多地方更是寸草不生,直率与坦荡,好似汉子裸露的脊梁。风吹在脸上糙糙的,绝没有一点柔弱的脂粉气,如同农夫的手。四周宁静安然,没有蝉鸣鸟啼,仿佛一位捻须思考的长者。一眼望去,田地里庄稼,大块大块的清一色,树木是高耸的,像是男人坦荡的胸膛。

  如果一定要描绘出来,我只有捧出罗中立的《父亲》。1980年,还是四川美院学生的罗中立,以油画作品《父亲》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他以深沉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老农。细细琢磨这画中人,能看出他的饱经沧桑,然而更浓烈的是他对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他身上体现出平凡而又伟大,凝聚着百折不挠的创造力。然而画中父亲耳朵上的那支蓝色圆珠笔却引起风波,诗人公刘在《诗刊》发表了《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连声呼叫让父亲“扔掉那廉价的装饰品”。

  我离开伊犁的时候亦是在凌晨的暗夜中。面对前来送行的曹校长,我又想起那个关于健康的话题,可是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怎么可以插上“那支蓝色圆珠笔”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