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民族气质、中国特质与世界品质

发布时间:2017-02-25 19:0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又一次空前团结、统一与进步。追溯这一思想的形成脉络,既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背景,更离不开习近平同志非凡的成长经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一思想理论成果既是中国的、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一、从历史与传统的维度,领略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所蕴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文魅力

    理论的“颜值”来源于文化的润泽。中国文化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深层的百姓认同,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民族的复兴必将伴随其文化的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如果不能植根于文化的复兴,将根基不稳、底气不足,更不会持久和健旺。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凤凰涅槃,不仅磨砺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也为先进思想文化产生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理论离不开优秀历史文化的滋养和提升,文化离不开先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民族气质,是他坚定的文化理想和文化自信,是他坚持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坚持文化的理论意义与理论的文化价值相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做出的时代表达。

    继承升华“民本思想”,为全党同志在新形势下强化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提供历史教诲。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宝贵的元素,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文化中向来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这是古老中国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它既蕴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也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天然契合。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的“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阐明治国理政者的责任就是解决百姓困难,让人民安居乐业。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他又以春秋时期思想家管子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并号召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赋予“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他还多次在讲话中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等经典词句来阐明党的立党之本、表达爱民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和关键,顺应了广大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是对“民本思想” 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发展。

    创新发展“为政思想”,为国家政治治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政道与治道统一提供历史启示。为政以德、为政以法、为政以道的“为政思想”是我国最基本、最传统的治国理念。“三为”思想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反映了历代为政者政治理想的文化共识,也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高度吻合。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和善于从历史传统中汲取政治智慧,以更加深邃的眼光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念。早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就引用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共产党人无论是做官做人、干事创业都不能丢掉“为政以德”这个根本。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道德实践与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强调国家治理应当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规律。他还以《论语》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阐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从政准则。用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的“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荀子·王制》中的“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阐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周易·系辞下》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管子·正世》中的“利而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老子·道德经》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指出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他以铁腕反腐整肃党纪,纯洁队伍,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既反映了他对“为政思想”的深谙熟用,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秉承洗练“修身思想”,为领导干部顺适时代条件变化、不忘崇德修身提供历史镜鉴。注重通过“修身立德”促进“人性之善”,是我国古代“修身思想”的主旨要义,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做人的重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他始终把“严以修身”摆在首位,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必修课,告诫大家“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引用东汉张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三国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隋代王通的“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宋代吕本中的“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说明“修身”对做官为人的重要意义。他还注重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党推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修身思想”精髓要义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党员领导干部“人性锻炼”与“党性修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是解决当前领导干部失政失德问题的重大创新。

    赓续传承“劝学思想”,为共产党人特别是当代青年继承学思精神与加强自我改造相统一提供历史启迪。“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其理论意义在于“学思”,其实践意义在于“改造”。这既是古代“劝学思想”的主要精神,也与当前解决我们“本领恐慌”内在一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深刻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他把学习作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亲自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出书单,列出必读书目;亲自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青年学生座谈交流,勉励他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还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劝勉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自觉接受经典训练;勉励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广大青年,念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真经,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是他从个人成长历程中得出的深刻总结,也为我们跟上时代节奏、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二、以全局与战略的视野,领略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所彰显的实现民族复兴的革命理想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了革命的民族、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民族复兴既是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彼岸。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民族的复兴,靠照抄照搬、机械套用模仿必然没有出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则会导致历史倒退。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中国特质,是他立足中国现实、着眼中国未来,对党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革命理想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科学思考与设计。

    树起“中国梦”精神旗帜,为民族复兴描绘时代图景。习近平同志上任伊始,就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向全世界庄严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伟大中国梦。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实现民族复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应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居于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顶层。实现中国梦,不仅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包括海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夙愿,能够凝心聚力,而且表达亲切、可感,更具激励作用,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又逐步形成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独具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重大战略思想。

    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民族复兴指明现实路径。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进一步缩短与民族复兴的距离?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勾勒出更加明确的“路线图”。可以说,“四个全面”是一份庄严的政治承诺,其中隐含着深层的中国复兴逻辑,相比西方政党开出的“政治空头支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承诺更为真实可靠可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创新。这个战略布局的确立,不仅架起了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桥梁”,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灵魂。

    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为民族复兴提供动力引擎。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伟大觉醒,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深刻觉悟。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重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他又相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引领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上升到国家战略、民族利益层面来认识和推进,既彰显习近平同志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担当,也集中体现其治国理政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围绕“强军目标”建军治军,为民族复兴构筑坚强后盾。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力量支撑和保证。实现中国梦,客观上要求我国国防实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下考量,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运筹,放在国家总体安全中来把握,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实现强军目标,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治国理政大盘子中定了位,也为新形势下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确立了根本指向。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他亲自领导制定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确立了“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擘画了政治建军、备战打仗、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战略举措和布局,形成了一系列与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强军思想。这一思想,既有丰富思想内涵,又蕴含科学思想方法,不仅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军事行动纲领,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运筹。

    三、站在真理与道义制高点,领略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所体现的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胸怀气魄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国家不分大小,民族不论贫富,大家同处一个地球村,面对困难与挑战,唯有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才是“天道”。全世界和平发展是全人类解放的必要准备,全人类解放是全世界和平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振兴,必须遵循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行动纲领,也是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胸怀。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世界品质,是他以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天下情怀和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胸襟气魄,在致力解决中国发展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彰显出的特质。

    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与时代同步,中国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坚实;与世界同行,中国道路将会走得更远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联合国大会、G20金融峰会、APEC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多次提出有关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倡议。他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强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国际格局如何变化、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再次呼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事实证明,占世界人口19.2%的中国,近些年在国际国内积极倡导、推出有利于全球治理的政策、主张和行动,对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成果。复兴一个民族,改变一个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价值目标追求。实现中国的发展对推动世界进步不仅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为其他国家(地区)和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并且复苏缓慢。2013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出访和出席重要国际活动时,先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正确义利观等理念和倡议,以及我国主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确立五个方面新的发展理念等。在2017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他向世界宣布并承诺,2017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寻找“良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一系列具有世界内涵、全球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一经提出,不仅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有关国家积极响应,进一步印证了 “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中国发展对世界各国是重要机遇”的深刻内涵。

    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致力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紧紧围绕“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两大主题,一直在思考和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现实问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发表主旨演讲,重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并进一步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这一思想表明了中国未来发展不仅要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工业产品”,更要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探索出更好的“思想产品”,让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在全世界传播,让各国人民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共同沐浴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新文明之光。这是当代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最重要贡献。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  责任编辑:步晨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