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网络媒体走转改】小农村大变化 ——仡乡春节走访见闻

发布时间:2017-02-14 15: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春佳节,中国人不管相距千山万水、不管有钱无钱都要回家过年,这是一种不变的乡愁情怀。很多人感叹,才一年不见,家乡已经悄然发生了大改变。

    土木屋变身小洋房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务川自治县红丝镇先进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两排格调统一、崭新别致的仡佬民居和干净整洁的沥青街道。

    “我们按照群众自己申请、政府统筹、统一施工、财政补助的建设模式来抓移民搬迁工作,达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的。”红丝镇党委书记申学忠说。

    据了解,务川自治县从2002年以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以“五通三改”(其中,2002年至2011年是“三通三改”)、“富学乐美”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溪环绕、阡陌交通、屋舍俨然,描绘出一幅幅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愁画卷。

    2016年,该县投资6.8亿元,突出“二镇八线十点”创建,打造示范点23个,建设项目213个,改造民居12564户,安装庭院仿竹栏杆或建“一户一特”围栏69373米,硬化通组公路176.1公里、院落18.1万平方米、连户路70.6公里,农户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走进先进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村的一家小饭馆,屋里宽敞明亮,整齐地排列着6张四方桌,客人们有的在吃粉,有的在聊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一位熟悉情况的村民说,这家价廉物美的家常餐馆也是移民开的,镇里给他投资1万元购买餐具搭起炉灶开餐馆,现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

    “洋马儿”升级小轿车

    回家过年和拜年是农村过春节的传统。在务川,以往亲朋好友见到的第一句话是“吃饭没?”如今,变成了“开车来的?”

    春节期间,在乡村随处可以看到,道路边、家门前、庭院里和房前屋后,只要是通公路的村庄,附近或多或少停有各式各样的车辆,以车代步,已成为了仡乡民工和农村拜年的一道新风景。

    王武村是分水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1300余户4000多人,离县城80公里,离分水镇政府30公里。海拔1300多米的高岭山把王武村“拽入”大山范畴,打上了贫穷和落后的烙印。

    “以前,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生活靠磨、日子靠度……”从1985参加工作就一直扎根王武村的覃志华,对那种要啥没啥的境况刻骨铭心,“因为交通不便,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老百姓最怕生儿子,这意味着一辈子光棍。”

    “现在通了水泥路,不少人家都有了车,想去哪里就能到哪里,也不像自行车、摩托车那样‘拖泥带水了’。”村民张三爷一边用毛巾清理自己刚买的上海通用五菱轿车,一边感慨。

    据务川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杨贵江介绍,2016年,全县新增小轿车1000余辆。其中,48%新增车辆都是返乡农民工购买。

    访亲礼品档次高了

    不仅交通工具发生了变化,走亲访友的礼品也都“更了新,换了代”。

    正月十三,丰乐镇官坝村小坳子组,一对母子拎着的两袋礼品里,有条换儿(猪肉)、花生牛奶和土鸡蛋。

    “礼品很丰盛啊!”

    “以前都是一包白糖、一瓶酒,或者干脆拿两盒饼干。现在日子好过了,不能寒酸噻。”刘大婶笑盈盈地说道。

    正月十三,务川县城车站旁边一家便利店里,前来买拜年礼品的人络绎不绝。

    “进这么多货能卖完吗?”看着便利店“货满为患”,笔者与老板娘调侃。

    “嘿嘿,放心吧,过两天你再来就知道了。春节这几天,我每天卖这些年货都要卖2000多元哩。”老板娘忙里忙外,笑开了眼。

    如今,老百姓钱包鼓起来了,年货越来越丰富,拎一袋白糖、打一瓶酒去拜年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来源:遵义在线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明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