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一张手术后医生枕在用两把小板凳支起的“床”上熟睡的照片在网络上咖UN广为流传,感动了许多人。照片上的这名医生就是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拍照时,他刚刚完成一台持续五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
从2008年治愈了人生中的第一例极重度脊柱畸形,到现在主刀上千场矫形手术,八年里梁益建让上千脊柱畸形病人“挺直腰板”。这些病人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辗转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者,被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侵蚀着生命。而当他们来到成都,听到梁医生那一声“可以入院”时,才又点亮了生命的希望。
一双妙手,扶正“禁区”中的脊柱
“手术太过凶险,回家好好休养。”2014年,因为脊柱侧弯出现呼吸困难,于建红曾在各地求医2年,这句话他听过很多遍。直到投医至北京306医院,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也许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时,于建红已经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
要来号码,于建红的妻子试探着向梁益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可以入院,越快越好!”很快,信息点亮屏幕,也点亮生命的希望。去年8月8日,于建红从沧州出发;一天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他被送进成都市三医院骨科手术室,梁医生亲自手术后推进ICU观察;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现在,他恢复良好,独立上下楼梯都没问题。
胡正军是梁益建的大弟子,他心中的梁医生是有自信也有勇气。脊柱侧弯的许多病人在教科书上都被列为禁忌,手术风险极大,许多医院和医生都不敢收这样的病人。但是梁医生不怕。70度、120度、180度……梁益建一直挑战着禁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过反复经验积累,尽最大努力进行手术和治疗。
多年的治疗让梁益建从患者身上总结出一整套经验,专利发明了矫正脊柱畸形的牵引设备“头盆环”,逐渐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一例脊柱三维360度螺旋畸形病例,患者术前术后如脱胎换骨,堪称“世界最难”。在这个专业领域,他一次次证明,手术难度系数高、风险大,被许多医院称为“禁忌”的病例,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片“仁心”,为患者四处奔走募集善良
王毅来自浙江金华,今年20岁。“第一天见梁大夫的时候,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让我赶紧办理住院手续进行治疗,我当时就感觉幸运终于来敲我门了。”王毅回忆与梁益建相识第一天的情景。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医药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南京,还是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北京,他得到的答案都是无法治疗。
让王毅感到更为幸运的是梁益建不仅能为他治病,还处处为他节省费用。鉴于王毅的特殊病情和家庭情况,梁益建主动联系器械厂家,为王毅免费安装价值20万的钛合金架子。王毅说自己并不是特例,“为了让我们患者能尽快得到治疗,梁大夫处处为我们着想,节省费用,向医院申请减免,还四处募集资金,联系厂商,与公益基金合作,甚至还尝试过在茶馆募捐。这完全颠覆了专家医生在我心中的形象。”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贫困户刘任富身体弯曲达153度,下腹部和大腿紧贴着,无法平躺入睡。 “能治!”梁益建听说了他的情况,立刻回复。收到的回应令他又喜又忧,家庭收入与治疗费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等我筹到钱就来接你。”了解情况后,梁益建留下了这句承诺。
不久,梁益建专程赶到凉山州与刘任富见了面,带着很多的照片回到成都,开始筹集手术费用。拿着照片去找器械厂家,给他们讲刘任富的经历,希望厂家能捐助,厂家同意了;又将刘任富的照片和书面情况贴在闲暇时常去的一家茶楼里,人们的爱心在这里聚集了。
“善款不经过我的手,都是直接捐给指定病人。”这些年来,他带动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帮助脊柱畸形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在梁益建的努力下,获得帮助的患者目前已接近200名。经过治疗,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形象变好了,人也变得自信了,显得神采飞扬。“每当看见那些患者站起来,我感觉非常幸福,他们成了一个正常人,中国人少了一个残疾人。”说起自己的工作,梁益建充满着激动和自豪。
如今,梁益建每年都要抽时间去贫困山区、藏区义诊。很多次与病人的相遇,就是在义诊的过程中。“今年6月份,我们还要去青海一趟。”关于未来,他透露自己还有个目标,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成国家级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治研究中心。
梁益建始终自谦自己只是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扶正一个又一个弯曲的脊梁,打开患者们被折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