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网络中国节】用元宵节的“味道”助力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7-02-10 11: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这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描写元宵节热闹繁华的景象。过完新年,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点灯、祈福、赏灯、吟诗、猜谜、吃汤圆把元宵欢庆的活动推向了高潮。然而,这些伴随中国老百姓千年的年俗,越来越受到当下现实的挑战。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薄。众多年轻人热衷过洋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而对中国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人们恶搞甚至毁坏,传统佳节——元宵节也逐渐式微。

    节日的背后,是文化。中国逐渐由农业社会步入工业信息社会,中国人逐渐由农村走入城市,中华传统节日显得越来越不接地气。当传统的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就会式微。当节日没有了跪拜的庄严仪式,没有了灯笼、谜语和汤圆的渲染,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靠什么来传承呢?需要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贵在拥有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自有其独到之处。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民间有过元宵吃汤圆的习俗,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民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我们在过西方情人节的时候,更要知道我们国家有元宵节,也是个浪漫的节日,可以赏花灯、促姻缘。我们应该信心满满,兼容并序的不断传承。

    传承中华文化,重在创新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是文明发展的必然,在传统节日式微的今天,勇于挖掘传统节日新的文化内涵,敢于创新节日新的展现形式。传统佳节延续至今,其优良的文化因素始终在传承,必需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无缝对接,创新传统佳节的活动形式,给予其新的内涵。当韩国赋予小小的泡菜“妈妈的味道”,我们能不能赋予元宵佳节新的“味道”?当远在千里的游子,无法在元宵佳节共尝团圆饭,能否通过现代物流业给远方亲人寄去一份“团圆的味道”?能不能让传统文化不断发展,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创造力。

    尊重我们的传统,热爱我们的文化,在弘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展望,在展望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根深枝繁叶茂。(许红燕)

来源:@世纪常熟 作者:许红燕  责任编辑:王丹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