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记者在天长市石梁镇十八集安置小区见到44岁的段元林,他刚从滁州市打工回来准备过年。爱人和女儿都因患重病动过手术,这让段元林独自扛起家庭重担的同时,也多了许多牵挂。 “要不是医保和大病保险给我家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也许我们早就放弃治疗了……”说起家庭的遭遇,段元林并没有表现出悲伤,而是充满着感激和希望。
走进段元林的家,记者发现房子还是毛坯房,并没有怎么装修,但收拾得还算干净整洁。在和他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的女儿2014年9月被确诊为白血病,不得不中断高二的学业住院治疗。尽管2015年6月段元林和女儿骨髓配型成功并做了移植手术,但两年来产生的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高达108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就在一家人几乎陷入绝望的时候,政府的医疗保障政策给他们送来了“福音”: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报销22.11万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报销59.72万元……“不仅报的多,报销手续也简单,不需另外办理大病保险手续,直接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大大方便了我们。 ”段元林对记者说。
同行的天长市民生办主任王德徐介绍说,大病、重病是导致一个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天长市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高标准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民生工程,拓展和延伸了基本医保的功能,从制度上筑牢、织密社会安全网,用兜底政策为困难患者解忧,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希望、带来温暖。去年,天长市有1046人次城乡居民享受到大病保险补偿政策,补偿金额达1354万元。在实施过程中,除了采取“一站式”结算,参保人员只要参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就自动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并且不设封顶线;医疗费用越高、报销比例就越高,同时做到人员、病种、药品全覆盖。
对于更多虽不能享受大病救助,但家庭困难需要救助的城乡患者来说,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同样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记者来到天长市天长街道胭脂山社区,居民薛宝良刚从菜场回来。他每天骑电动三轮车兑菜卖,能有几百元收入。薛宝良的儿子在上海打工,如果爱人不得重病,一家人原本能过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 2014年,薛宝良的爱人杨玉兰患鼻咽癌,仅在南京住院治病就花了17万多元,其他花费和后续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来,街道为他家办理了低保,并纳入医疗救助。
“17万元的治疗费用医保报了12万元,医疗救助3年补了3万元,为我家救了急、解了难。 ”薛宝良对记者说,现在就盼着妻子早日康复,攒钱买套大一点的房子给儿子结婚用。 2016年,像杨玉兰一样,天长市有11117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救助资金达829.3万元;其中通过“一站式”管理服务系统救助11100人次,结算救助金827.5万元,占支出总额的99.8%。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长市是全国4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之一,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使县域就诊率高达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