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代红玉):凭借多年传承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家风,2016年12月12日,75岁的呼秀珍在北京接受全国文明家庭的表彰。新春将至,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走进呼秀珍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风故事。
75岁坚守教学一线 爱岗敬业树家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75岁的呼秀珍在退休后,被学校返聘15年,至今坚守在教学一线。从业52年以来,她集师情母爱于一身,融教书育人于一体,在大女儿郭巧心中,只要母亲能跟学生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人。
呼秀珍敬业,有口皆碑,只要是呼秀珍教过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有家访的习惯。呼秀珍说,七八十年代家访虽然是学校对老师的一项规定,但对她来说家访是日常教学的内容之一,“只有去学生家里了,才能与家长建立联系,全面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到最合适他的教学方法”。
为了家访,呼秀珍几乎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她的两个女儿也不得不跟着她到处奔波。郭巧至今清晰的记得,每个周末妈妈都背着妹妹,牵着她一家家走访的场景。郭巧说一家家走,时间长了,妹妹就在妈妈背上睡着了,也顾不上吃饭,遇到学生家里有馍吃馍,有汤喝汤。有一次下雪,呼秀珍脚下一滑,她和女儿都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当时小女儿郭灵嚎啕大哭,哄完女儿,呼秀珍并没有回家,而是继续朝下一个学生家里走去。
到了后来,随着网络工具的普及,许多老师都已经放弃家访了,呼秀珍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多年来回走访,连许多学生的的邻居都成了呼秀珍的熟人,甚至许多时候,呼秀珍会在她家访的学生小区里,遇到往届毕业好多年的学生,这些学生至今对老师的教诲耳熟于心。
童年记忆里除了家访,郭巧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母亲的背影。郭巧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和妹妹从梦里迷迷糊糊醒来,还看到妈妈在灯下伏案工作的背影。郭巧说,妈妈的背影一直深深印刻在我们心中,她常年都是那样,从来没说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如今已经70多岁年龄,为了给学生上好课,呼秀珍跟学生们一起追综艺、青春剧,她说“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她们需要什么”。
在母亲的影响下,呼秀珍的两个女儿,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女儿郭巧作为基层民警,从业20年来,在她的职能范围内推出了在全省服务窗口推广的“办户指南”、“郭巧窗口服务法”等服务模式,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民警称号。郭灵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工作,每年积极组织“学雷锋义诊”活动,先后7次受到部队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个人,并荣立三等功。
多年来,呼秀珍在自己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帮助过许多有困难的学生和老师。在只能领到几十块钱工资的年代,呼秀珍曾因帮助别人,拿不出两个女儿的学费,但每次看到那些衣服破烂、没有书包、吃不上饭的学生,她还是忍不住尽可能多的拿出一部分,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采访当天,在呼秀珍家中,我们看到了两名紧紧坐在呼秀珍两侧的孩子。随行老师说,这两名孩子都是咸阳特殊教育学院的孩子,呼秀珍现在每学期给两个孩子各资助1500元的生活费,一直资助到孩子完成学业,自食其力为止。因为学校马上放假了,孩子们为了呼感谢秀珍,特地在放假前来给呼秀珍拜年并汇报学习情况。其中一位叫赵阿肖的女孩用手语比划着对呼秀珍说,“谢谢您,您让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爱上学习,爱上生活,新的一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向前”。
呼秀珍说,多年的从教、公益服务经历让她知道,这些特殊儿童对社会的需求非常低,“他们只需要社会的一点点关爱,就会觉得很幸福”。除了力所能及的给予学生经济帮助,呼秀珍还经常去一些特殊学校、社会福利机构做公益讲堂,从精神上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女儿们受益颇多。多年来,郭巧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先后建立了“郭巧爱心警务室”和“志愿者服务队”,主动为辖区200余户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孤残人员、留守儿童、服刑人员的子女等排忧解难。1994年,刚刚参加工作的郭巧在秦都公安分局组织的一次竞赛中,赢得了人生的第一笔奖金,拿到奖金后,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帮扶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莲琴奶奶。而这只是善举的开始,在随后的工作中,郭巧认识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奔波多日,帮助盲人胡俊梅办两户手续,组织志愿者照顾残疾人白贤林的生活起居......一桩桩善举温暖了无数受助者的心。
在郭巧的耳濡目染中,郭巧的女儿岳亮也成了一个小暖炉。岳亮从四年级开始就跟着郭巧去小区做公益,给老人洗头梳头,表演节目,还多次去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和聋哑学生进行书面交流,交朋友。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美德少年”。
呼秀珍表示,助人为乐是雷锋的一个重要品质,她作为雷锋的同时代人,学习雷锋精神,早已成为了一种信念,“那时候学雷锋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是一个负担、潮流、活动,而是融化在人们生活中、信念中的事情,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自然也印在了我的心中”。
团圆饭桌传家风
春节即将来临,谈论起过年,呼秀珍说对他们家来说过年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吃团圆饭。与其他许多家庭吃团圆饭不同,呼秀珍一家在团圆饭桌上,除了沟通感情,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每个人站起来发言,总结今年的收获,陈述明年的打算”。
呼秀珍说,母亲在世的时候,不论天南海北,家里所有人都会在大年初一赶回来,团圆饭桌上第一项仪式就是逐个向母亲敬酒,随后根据辈分大小,分别敬酒。第二项仪式就是每个人进行“年终总结”,然后长辈根据情况给予晚辈勉励。母亲去世后,由于儿女工作、距离等因素,虽然每年人聚的没有那么齐了,但仪式、时间基本不变。新加入家庭的晚辈,第一年往往会不适应这种仪式,但经过一两年的学习,也都能遵循这个规则。
呼秀珍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团圆饭是在2014年,“那年我弟弟办了退休,他总结工作时说,他在国税工作这么些年,加班加了4年半,得罪了不少人,没贪一分钱,听完后我就率先鼓掌”,呼秀珍说,很少有人能把工作总结的这么细致,并且弟弟的作风让她感到骄傲。
除了团圆饭,每年大年初四,呼秀珍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跟学生团聚。呼秀珍说,往年毕业的学生,都会在初四这天约好地方,团聚一次。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核心,呼秀珍每年都会逐个与学生交流工作、生活、家庭情况。
谈及这些仪式的作用,呼秀珍表示,“回顾往年,迎接新年,有了一个目标,才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朝下走,我一辈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团圆饭桌上,长辈们的回顾、总结对晚辈来说就是一种榜样,我想传达的也正是这种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