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生态农业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步伐,而稻鸭共作技术就是目前我市在水稻种植方面主推的生态种植技术。记者近日了解到,2016年我市新增稻鸭共作面积2711.7亩,与2015年相比增幅达77.8%,稻鸭共作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丹阳市的推广面积最大,达到了2389亩。近日,记者在访仙镇华晟仁里农场里看到,大片的稻田已经收割,新一季的麦子正在田间成长,负责人帅根林告诉记者,华晟仁里农场从2014年开始采用稻鸭共作的方式进行水稻种植,通过鸭子和生物有机肥的帮助,产出绿色的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让我们这样的种粮大户看到了增收的方法。这一季稻鸭共作的430亩水稻田亩产水稻420公斤左右,出米率近70%,通过我们华晟农场的大米加工厂进行精细加工,并且用自己的品牌上市销售,价格为30元/公斤,要比普通的水稻价格高出不少。”帅根林说,每亩稻田里还养着10只鸭子,这些鸭子在出田之后基本就能上市,售价80元/只,还有鸭蛋等副产品销售,一季稻鸭共作让他们的收入提高了很多。
在丹徒区荣炳的赵甲村,农户凌息方种了多年的水稻,2016年,市农委的技术推广加上荣炳盐资源开发区和村子里鼓励,他开始尝试稻鸭共作的种植技术。“水稻种植采用了这个方法之后,我发现真的是好,虽然产量较往年有所下降,亩产只有400多公斤,但销售价格却高了很多。”凌息方说,采用了稻鸭共作技术后,各项补助扶持政策就有2万多元,目前也销售了近1万公斤的稻子,加上鸭子的销售,预计收入能比去年高出50%,这让他坚定了信心,会坚持种下去。
我市稻鸭共作面积不断增大的同时,还积极优化稻米质量,以W3668为当家,搭配种植南粳46、南粳5055、软香米、南粳9108等优质水稻,使稻谷产量和大米品质更加优质。同时,役用鸭品种也从功能鸭改为全能鸭(役用、蛋用、食用),更加适合生产和市场需求。此外,技术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制订并发布推广了“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等一批标准化生产技术。
市农委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表示,在稳步推进稻鸭共作基地建设的同时,我市按照“遵循规律,稳定基地,创新品牌,适度发展”的推广策略,走产业化发展战略,逐步与市场接轨。稻鸭共作基地生产的稻米通过自产自销和企业订单加价收购相结合的营销方法,主打稻鸭共作有机、绿色品牌,稻鸭共作技术已成为生产有机稻米的重要技术之一,形成了具有镇江特色的品牌。(记者 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