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我们更应通过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凝聚起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对自己的和平发展负责,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负责。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南京市政府发布公告称,2016年12月13日10:0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全城致哀1分钟。
南京大屠杀,曾经的苦难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反而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更加坚定地站了起来。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的今天,中国人民并没有耽于现有成就的甜蜜,而是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将历史镌刻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因为,我们深知关于苦难的历史记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沉痛,更是一种振奋和激励,它将唤醒我们对于和平的珍惜,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伟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铭记灾难的历史已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中华儿女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所说的那样:“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我们以国家仪式来祭奠英灵、镌刻历史的记忆,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也不是在宣扬仇恨。我们在祭奠死难的同胞的同时,也是为了让这血淋淋的写满苦难的历史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敲响警钟。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我们不仅要明历史更要正历史,惟其如此方能在历史虚无主义面前立得住、站得稳,不受污蔑英雄、抹杀历史的错误思想的荼毒,守住根魂提升民族精神,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中来。
“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和平带给人民幸福以环境可能,但要维护这珍贵的和平,就需要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依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饱经战乱,中国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通过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凝聚起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对自己的和平发展负责,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负责。12月13日,让我们镌刻历史记忆,筑梦伟大复兴。以中国的信念和希望,给世界以信念和希望。(段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