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经济信心】经济信心调查系列报道之三丨收入消费篇

发布时间:2016-12-03 16:0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中国经济时报社课题组近日对2166个受访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居民普遍对个人收入、消费预期乐观。针对未来12个月的家庭收入变化,认为将“大幅增长”和“有所增长”的比重分别为4.8%、35.6%,认为“基本稳定”的有49.2%。对于未来12个月的消费支出变化,认为会“明显增加”和“适度增加”的比重分别为14.8%、37.3%,认为“保持稳定”的有37.5%,即有超半数居民明确未来将适度增加消费支出。

  中国经济正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居民当前表现出有消费意愿,这既是对经济前景有信心的表现,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信心来源有哪些?明年的收入和消费增长有哪些变化?如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他们表示,中央的保民生、精准扶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对于增强消费信心有积极作用。未来,还需要继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社会福利水平、改革税收制度等措施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收入政策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据中国经济时报社课题组调查,不同职业的收入增长预期存在差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认为个人收入将稳定或增长的比重高达93.7%;企业和社会团体人员的预期稍低,为87.8%;自由职业和其他职业者最低,为87%。这反映了现阶段就业类型与收入预期之间的关系,职业稳定性和市场风险因素对收入预期具有潜在影响。45岁以下年轻人是消费增长的主力军,具有更强的消费倾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35元,实际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47元,实际增长6.4%。居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中央出台的精准扶贫和民生政策,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信心有所增加。但当前经济增速在放缓,收入与前些年相比会放缓。”诸建芳说。

  “从调查数据看,对收入增长有信心的主要是有保障的部门,包括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但对于民间的中小企业来讲,收入增长的信心不那么乐观,而中小企业占就业比重的90%。”李迅雷告诉记者。

  诸建芳称,公务员等可能会上涨工资,但企业未必。当前劳动力供需不太紧缺,对消费的支撑整体上会有削弱。而且企业的社会保险政策有调整,会减轻企业的负担。现在劳动力市场追求灵活性和弹性,解雇人很不容易,企业未必会给员工额外涨工资。

  专家们表示,有保障的部门对收入增长的信心要强于企业,因此,收入分配改革还需推进,政府要健全税收体系,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都可以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具体而言,李迅雷谈到个税改革时称,“应以家庭为单位来征收,有效对富裕人群来征收。有时候,降低税率反而可以增加税收,因为要征到税才行,当前的纳税人仅只有约2400万。我国个体工商户的比重很高,很多企业家的工资为零,代扣代缴制度要改革,要鼓励富人纳税。”

  在分配领域,李迅雷建议,加强对中低收入居民的补贴,财政转移支付可以用来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收入增长不快,今年的消费增速是偏低的。但明年的收入增长应该会比今年好,因为企业的盈利升上来了,但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我们应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增加养老、医疗行业的投入,以保障来带动消费增长。”国家统计局分析,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和消费保持稳定增长,但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较快增长难度有所增加。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部署对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包括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引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带动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优化环境,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效益提升、职工增收实现良性互动。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增强居民收入预期。

  消费对增长贡献率日益增加

  从宏观角度观察,我国经济结构在改善,新业态增长迅速。今年“双11”持续火爆,1月至10月,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4.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月份同比上涨2.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10%,高于投资。前三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从2011年到2016年,这一轮经济下行期已历时6年。有机构表示,中国经济今年前三季GDP同比增长率都在6.7%,表现很稳定,正是积聚新能量、新动力的时期,蓄势而待增。近期,消费者满意指数、信心指数、预期指数有明显回升,且处于近几年高位,意味着消费动力有所增强,消费增速有望继续企稳回升。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4%,为2001年以来最高。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在71%。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仍然复杂,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放缓波及到收入增长,可能使未来的消费增长面临压力。诸建芳建议,社会保障要更加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实施更多与消费相关的刺激措施。即将到来的2017年,诸建芳认为,由于高基数的原因,汽车产量和房地产的增速将回落,或进入服务消费加速发展阶段,预计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

  诸建芳称,2017年需要某个消费品的刺激政策跟进。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向着更高级的级别转变,服务消费、二孩相关消费、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是明年的亮点。

  瑞士信贷银行的一个报告称,中国有1.09亿中产阶层,大多来自一线城市,其消费习惯和需求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二三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偏好正向一线城市居民靠拢,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在向城市居民靠拢,整体消费的梯队明显。

  居民自身消费层次在不断升级。易观智库称,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已不再是吸引消费者线上购物的主因,品牌、品质、服务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影响的权重在加大。

  诸建芳认为,城镇居民或已进入服务消费加速发展阶段。根据日本的经验,恩格尔系数从38%下降至32%的过程中,整体服务消费增速将进入相对最高的阶段,明显体现出“外出就餐——娱乐——家庭住房和汽车消费——医疗保健”的升级顺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前20%的高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下降至32%,服务消费增速将持续高于实物消费,文娱消费将持续在全国性普及,高收入地区居民将逐步提升对家居汽车服务及医疗保健的需求。

  麦肯锡2016年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把钱花在何处更挑剔,普遍的、快速的市场增长不复存在,消费者开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质及体验的开支,如SPA、旅游和休闲娱乐等。诸建芳表示,近年传统制造业受制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压力影响,发展较困难,但2015年底的二孩新政拉动孩童相关的整体产业链出现盈利改善。

  据估算,2017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将可能提高至24.4%—24.9%,“十三五”规划收官的2020年,少儿抚养比料将由2015年的23.5%(联合国人口署数据)提高至25.4%—26.7%。根据实证研究,少儿抚养比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将提高约0.38个百分点。以此估算,以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衡量的消费率在2017年将比2015年提高0.38—0.57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将由2015年的23.5%(联合国人口署数据)提高至25.4%—26.7%。

  Euromonitor预测,到2020年,由孩子(包含二孩)带来的家庭支出预计将高达4.6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率为8.2%。对相关12个细分行业的影响中,超过平均增长率的行业有8个,按照年均实际增速从高到底排序依次是:医疗健康9.6%、酒店餐饮9.5%、家居9.2%、衣服和鞋8.9%、教育8.7%、通信8.6%、房屋8.5%。低于平均增速的是交通和食品饮料两个行业,增速分别为7.4%和7.1%。传统消费中的烟酒等行业,挤出效应则比较明显。

  汽车产业是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产业,是增强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2016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总体销售同比增长13.2%。诸建芳称,短期看,房地产宏观调控后,出于稳增长的考虑,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有望在2017年得以适当延续。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将增长30%。长期提振消费信心还要靠完善社保和减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磊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