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11月30日湖北武汉讯(记者 王怡然) 2分钟,一块普通的半精加工的零件就被一双手磨得像镜子一样亮可鉴人,甚至A4打印纸上的文字也被清楚反射,这就是被人称为“研磨大师”的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魏红权的绝活。
“这很难吗?不就是磨吗?”记者随手拿起一块魏师傅工作台上半精加工的小零件,学魏师傅的样,先拿抹布把操作台擦干净,再倒少许药水,开始使劲来回磨动,十分钟过去了,记者撕团棉花擦去零件上的油,模糊一片,没有磨出镜面的效果。
“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你看我好像很轻松,实际上我全身都在用劲。一般人认为就是在平面上推、磨,磨得像镜子一样能照见人就行了,实际上还要用仪器检测它的平面性,平面性要达到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就要达到这种精度。我的工作就是,不论技术水平发展到多高,它都离不开手工操作。”魏红权说。
练就这样的磨工技艺,魏红权用了31年。
学艺
1985年,魏红权从技校毕业后进入武汉重型机床厂工作,师从“全国劳动模范”余维明,“我师傅选徒弟的时候说我,个子虽然矮,但是四肢发达有力。你看我的手,一般人没有我的手大。”魏红权摊开双手给记者看。
这是一双体力劳动者的手,骨节粗大,皮肤由于常年接触各种机件和化学溶液,粗糙而干燥。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练手艺,魏红权经常是别人下班后,还留在车间苦练基本功。利用业余时间,他先后学会了车床、铣床、磨床等多种精密加工机床操作方法,掌握了较为全面的零件精加工技术。
魏红权还先后参加了武重职业学校中级工、高级工培训,目前已取得大专文凭。“到了一定阶段,我就要通过书本提高自己,有些不懂的问题我也查资料,我对机械加工很感兴趣,我家里这方面的书很多。在工作中首先要自己练、自己学,平时工作中积累,再实践。”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魏红权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每次去其他企业参观,魏红权都特别注意观察别人的加工方法,“我们把他们的加工方法借鉴过来,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这些都是机遇。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个人,师傅教你之后,最后归根到底还是要你自己去领悟。”
争气
魏红权被同事们称为“魏大师”,他独创的研磨技术突破了机械加工瓶颈,创新性地解决了产品零件在精度控制中的难题。
“十一五”期间,在公司承担的863计划项目中,用于加工重型船用螺旋桨制造的七轴五联动数控重型车铣复合机床“CKX5680”,在其装配过程中出现了铣头超差,因生产进度需要,厂领导找到外面的专家,专家开口5万,只用了不到三小时就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带给魏红权很大冲击,他开始钻研技术。经过多年反复实践,他摸索出了一套超精密的工作方法——“化学刷削”+研磨棒,使刀架滑忱的平面性和直线性均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标准,保证了机床主要精度“Z”轴的运行精度。并利用他创新的直径可调的研磨棒,消除了重力对研磨精度的影响,确保了其配合间隙和同轴度要求,出色地完成了2012年11月,由武重研发的CKX53280超重型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FB320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XKU2680数控双龙门移动镗铣床、DL250超重型数控卧式铣车床4台极限装备落户天津并入选2012年度中国国防工业十大新闻的产品的精度调整任务。由于经过他手工研磨的零部件精度达到甚至超过机械生产的精度,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机械手”。
执着
魏红权常说:“丢个人的脸是小事,砸了企业的牌子责任就大了”。近六年来,他攻克了武重数控车、铣、镗系列和数控卧车滚齿机系列以及各重大专项、新产品开发等三百多台机床综合精度超差而不能交付用户的质量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约制造成本上百万元,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2010年,武重集团承接了某工程的加工项目,这是世界前沿技术,当时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此项技术。该工程的核心运动部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组果然卡在核心运动部件上,经过价值两千多万的进口高精密数控设备加工的零件,其精度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核心运动部件精度、对称度、垂直度都极高,加工难度非常大,并且是特殊材料制成,价值贵如黄金,万一加工失败,公司将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核心运动部件成了整个项目进展的瓶颈。
由于该项目不仅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而且责任重大。领导要求魏红权担纲这一项目。魏红权没有马上答应,他有顾虑:万一失败,巨额经济损失的责任我担得起吗?领导鼓励他放下包袱。魏红权认真分析核心运动部件图纸和工艺要求,反复推敲,从加工方法、测量手段到使用的各种工具都琢磨出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案。经过不断尝试,小心翼翼地研磨,尺度精度和角度精度一点点向设计要求靠近,一周后他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产品达到设计要求,顺利通过检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武重承担了某中德合资企业生产28套汽车专用模具的生产任务。此批模具冲压、剪切、弯曲的板料厚度均为16mm要求使用寿命在万件以上。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解决技术“瓶颈”,当时,进厂仅7年的魏红权在会上提出了降低冲裁力对模具冲剪质量寿命关键技术方案,建议对有尖狭小夹面的冲模采用平面与斜刃口相结合的凹凸模形式,以增强尖狭小夹角的强度,以防止尖狭小夹角破裂,得到较好的冲裁结果。延长模具刀口的冲模寿命。经过反复的模具装配试冲后,获得德国专家的高度肯定,圆满完成该加工任务。
“每次解决一个难题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欣慰和自豪,这些工作给我一种成就感。其实掌握好技能,没有什么窍门,也没有捷径,任何手艺都是磨出来的,关键是要执着。”魏红权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