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李强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生态环境是我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生态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补生态短板,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建设全面小康题中之要义。然而,由于我省工业规模庞大,而且重工业比重、产业密度都很大,致使工业经济仍未彻底摆脱依赖煤、水、电等拼能耗的困境。据统计,去年全省耗煤达2.6亿吨,排在全国前几位,燃煤量是造成我省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补生态短板,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所谓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为此,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和发展路径。
有“生态之都”美誉的年轻的宿迁市,能够准确把握好生态导向,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自觉把“生态+”的理念运用到宿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这是宿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神来之笔”,是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睿智之举。
发展生态经济要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是“易碎品”,需要每个人、每个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用心爱护,精心呵护和热心保护。要把我们生活的地球看作是一个“大生态”,不以一己之利而污染环境,养成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自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
发展生态经济要严把项目准入关。要“严防死守”环保安全关口,提高项目门槛,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路子;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关、停、并、转力度,特别是要把化工园区、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整治到位。
发展生态经济要突出规划的鲜明导向和引领作用。要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的各个方面,要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绝不能“先上车后买票”,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