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中国经济转型为世界带来机遇

发布时间:2016-11-22 21:0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其中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出口和投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适合当时中国供给不足、劳动力低廉的经济现实,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建立和完善工业体系,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这种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第一,过度投资导致一些部门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失衡问题严重;第二,大规模的投资导致政府债务比重持续攀升。第三,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容易遭受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冲击。自2012年11月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执政以来,中国开始规划新的经济发展蓝图,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路线图逐渐明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大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涵盖了60个领域的改革。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水岭。而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未来5年将由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由要素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由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

    中国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就是要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量。建立新型增长模式的一个关键点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以此来提高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释放居民的巨大购买力,促进消费的增长。同时,不断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消除金融压抑问题,为投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消费需求增加和投资环境改善的驱动下,促进投资的理性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既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具体来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惠及自身的同时也将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但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远高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长水平,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7.7%,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低于8%,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至6.9%。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仍然在合理区间运行,并未偏离中国制定的年度增长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一致,均呈现下行趋势。但中国经济增速不仅远超发达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速,而且也高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见下图)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IM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将由目前的约17%提高到近20%。可见,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测算,2015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4%,2016—202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均将在25%以上。

    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世界出口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中国将通过扩大进口带动世界其他国家出口和经济的增长。从历史纵向来看,中国的消费率存在长期下降趋势,1985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51%,而到了2005年下降到38%。劳动力价格扭曲、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边际储蓄倾向高是导致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但随着需求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确立,这种趋势将发生扭转。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的根本路径是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个人创业等措施都将促进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中产阶层的成长和数量的增加。根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Company)预测,在中国年收入在60000至229000元人民币($9,000 to $34,000)的城市中产家庭比重将由2000年的4%提高到2022的75%。届时中产阶层的人数将达到6.3亿人,他们将成为中高档消费品、现代服务、知识产品的消费主力军。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预计将达到45%。未来中国居民对国外高品质、高技术产品和国外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商提供大量的商机。据IMF预测,2016-202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的进口额将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为发达经济体带来商机和动力

    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产业的发展路径是不断增加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电信设备、电子产品、高铁设备、汽车化工、光伏产品等中端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和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明显。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能源、生物制药、工业服务、金融创新等领域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这种互补性不仅为发达国家扩大对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服务贸易出口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也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的对接与合作提供了契机(如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计划的对接与合作)。此外,中国产业升级将成为发达经济体科技和研发能力进步的外在驱动力,促使其集中优势资源不断提升高端产业链。

    新型城镇化为世界投资者提供新机遇

    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极大促进中国服务业和关联产业发展,为外国资本创造新的投资机遇。2015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7.7亿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6.1%。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城镇化进程将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房建设、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需求的增加,相应地还会拉动食品、家电、汽车、能源、钢铁等关联产业投资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将引致中国投资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这无疑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新型城镇化进程将助推服务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对教育、文化、旅游、医疗、育幼、养老等生活性服务需求和社会经济对金融、物流、法律、科技、会计、审计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都将大幅增加,中国服务业将成为外资参与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舞台。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的经济转型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新的机遇,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曾在2014年就“中国经济增长对你的国家经济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在43个国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的受调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本国经济有利,只有27%的受调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本国经济不利。(《今日中国》英文版 作者:李罡)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辛玥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