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在多方不间断地推动下,近日,市级文保单位鹤林寺大殿和杜鹃楼修缮工程启动。现在这两处修缮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两处文保基本拆完
部分构件可再利用
鹤林寺位于林隐路边,西是黄鹤山,对面是朴园小区,这里曾是市水泥厂的职工宿舍区。今年5月中旬,记者来过一次,当时鹤林寺大殿和杜鹃楼还在,但已破败不堪,门前的大殿广场上还有一些考古发掘的遗物、遗迹。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一切已变了样,成为一片废墟。鹤林寺大殿不复存在,杜鹃楼也拆得只剩下一堵后院墙,而大殿左侧和后身还有一排民居。再看周围,大殿广场和周边正在土地平整,几千平方米的施工区内,黄土被翻了一遍,中间有个石灰池,附近还有两三个考古发掘的深坑,坑内满是雨水。施工区一侧,搭起了临时工棚,常住着一支来自苏州的施工队。
那么,这些拆下来的构件还能用吗?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工地周围寻找。果然,在工地附近找到多处拆下的建筑构件,最多的是瓦当,大小都有,大的足足有30厘米长,在江南一带不多见,可以想象鹤林寺大殿的规模,瓦当上一般都雕有凤凰、仙鹤等吉祥纹饰,还有许多青砖。据施工方介绍,这些都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对不足的部分,他们会采办一些造型类似的仿古瓦当或仿古青砖,全是手工制作的,而不是机器制作的。
在工棚后身,记者又发现了一些建筑铁件,这也是从鹤林寺大殿上拆下来的,主要有一些老式扒墙铁钉和连接铁件,这些铁件因为从大殿上拆下,所以很多已扭曲变形,但有的还是可以利用。当然,大殿上拆下来最多的是木构件,包括大梁、大柱,可惜因为年代久远,不是被雨水损坏,便是被白蚁侵蚀,基本上已无利用价值。
原址重建落架大修
苏州“香山帮”搞定
“原址重建”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原来的地方修建,它是相对于异地重建而言。而“落架大修”一般人不太理解,它是指当建筑构架中主要承重构件残损,有待彻底整修或更换时,先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如我市的文保单位“五柳堂”和“陆小波故居”都采取的“落架大修”。
这次,鹤林寺大殿和杜鹃楼的修复也是采取“原址重建”和“落架大修”。为保证维修质量,此项修缮工程通过公开招标,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公司具备古建筑施工一级、文物保护施工一级的资质,代表性工程包括南京夫子庙、苏州博物馆新馆等。“苏州香山”在业界极有名,它是以苏州“香山帮”工匠为主体的国有建筑园林施工企业,而“香山帮”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建筑学家蒯祥,他是苏州吴县香山人,算得上“香山帮”的祖宗,也是北京故宫的设计者。
为何请来业界第一方阵中的高手,只因鹤林寺在历史上的名气太响。
昨天,记者也见到了施工方的负责人孙师傅,可面对目前的施工状况,他却有些担忧,因为现在施工区域还有两户住家在此,而且将来一段时间雨天较多,这些都对施工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他而言心里也比较着急。谈到这次鹤林寺大殿的拆除,他坦言,之前先是对古建全方位拍照留存,以备修复时逐一比对,再派人手工拆除,连小型机械都没敢使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拆下来的建筑构件能再次使用,达到修旧复旧的目的,为此他们将可利用的构件集中堆放。
陆先生也是“苏州香山”的一员,而且从事古建维修已有33年了,可谓老江湖。记者看到他时,他正拿着一组标高尺到杜鹃楼对面的山坡上量标高。陆先生说,杜鹃楼拆下的墙砖和瓦当基本上是民国的,而鹤林寺大殿的建筑构件则不同,除了民国的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清代的。
每天都有人来瞅瞅
大多与“鹤林寺”有缘
自从鹤林寺大殿修缮启动以来,基本上每天都有市民来这里,或是看看施工进度,或是来看看这片他们曾经熟悉的土地。昨天,记者碰到了来观看的市民王来富,他对鹤林寺就有很深的感情。
王来富今年65岁,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曾在鹤林小学上学,当时杜鹃楼被鹤林小学占用着,所以他对这里有感情。王来富说,算起来他应该是68届学生,可惜当年没毕业就没学上了。当时鹤林寺地盘很大,是现在的五六倍以上,后来被水泥厂等企业慢慢蚕食,逐渐缩成了现在大小。如今,他住在鹤林寺对面的朴园小区,经常会过来走走。“我是鹤林寺变迁的见证者,以前是,现在还是,这辈子注定与鹤林寺结缘了。”他表示。
确实,鹤林寺的安危牵动着王来富的心。
今年雨季,鹤林寺大殿部分屋顶垮塌,杜鹃楼也成危房,迫切需要维修,为此王来富担忧过。面对鹤林寺修缮,他也等了很长时间。事实上,我市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着:长期以来,鹤林寺大殿被市水泥厂职工居住使用,居住使用产权等情况复杂,困难重重,一直无法实施。2012年以来,市文广新局抓住鹤林景区土地整理契机,提请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最终明确维修主体;2014年11月,市文广新局批准《鹤林寺大殿、杜鹃楼修缮工程方案》;去年上半年,根据专家意见,又组织镇江博物馆对鹤林寺大殿周边开展了考古工作,现在这两处维修由市交通产业集团公司负责实施。
对这次的两处文保工程质量,市文广新局人士表示,他们将加强工程管理,参与工程例会,开展日常检查,确保维修工程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的各项规定有序推进,实现优质工程。(竺捷)摄影 竺捷
相关链接:久负盛名的鹤林寺
金山网讯 在镇江,现在鹤林寺的名气远不如金山寺,可在唐代却是另一番景象,金山的江天禅寺与焦山的定慧寺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崭露头角”。那么,作为镇江历史上曾经的第一大寺,鹤林寺的底气到底在哪?
鹤林寺位于磨笄山西侧,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宋武帝刘裕即位后改今名。唐开元天宝间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后因唐末薛朗、刘浩作乱,寺尽毁。宋绍兴中重建,明永乐间尽废,清康熙五十八年焚废,乾隆十二年重建。今存大雄宝殿为同治年间复建。1982年,鹤林寺大殿被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可以说,鹤林寺的名气在唐宋就达到了顶峰。鹤林寺从古至今香火不断,绵延千年,是镇江久负盛名的一座庙宇,尤其宋时米芾等人也钟情于鹤林寺的山水。作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的米芾,他客居镇江40余年,一居北固山下,二居道署街,三居鹤林寺,当时寺庙有“99间半”的说法,可想而知唐宋之时鹤林寺的盛况。而到了清代,其影响力仍然存在,“鹤林烟雨”是古城镇江的二十四景之一,清代“京江画派”周镐绘制的京江二十四景画作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鹤林寺在唐朝范围很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鹤林门。后来几经兴废,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该寺靠近城市,山明水秀,风景优美,自古文人墨客常流连其间,览物生情,吟诗作画,留下许多佳话。其中就有唐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而最后一句诗,早已成为传诵中外的名句。(竺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