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开讲啦!5位军史专家解读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2016-10-18 19:3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群众 革命为民

■周 鑫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红军就无法生存,长征胜利更无从谈起。正如陈毅元帅的《赣南游击词》所言:“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市,行程25000里,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越过了数十座高山。红军愈挫愈勇,化险为夷,在播撒无数革命的火种后,实现了凤凰涅槃。在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红军总政治部就发出指示:争取群众,发展新苏区,是战略转移的基本任务。红军占领遵义后,立即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明确规定红军部队必须绝对维护沿途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际行动遵纪爱民。长征路上,红军每到一地,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宣传党的宗旨任务和抗日方针,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博得了爱戴,获得了支持。

有了沿途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哺育,红军就构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长征经过四川大凉山地区时,仅在越西县两三个小时内就有七八百名彝族同胞参加红军。早年曾追随孙中山的贵州籍辛亥革命老人周素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找到红军,58岁高龄毅然参加了长征。被俘的国民党军队师长张振汉在随红军长征途中,亲身感受了红军的不同,成为红军队伍的一员。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长征是有伟大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之旅、光明之旅。这种理想和信念说到底就是彻底地为老百姓谋利益、求幸福,就是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带给穷苦大众。红军长征的胜利,说到底就是党和红军践行根本宗旨的胜利。

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牺牲履行着共产党人革命为民的宗旨,人民群众也倾其所有地支持红军。在四川省通江县沙溪乡景家塬村红云崖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期间錾成的“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巨型石刻,单字高5.9米,宽4.9米,十里之外清晰可见,堪称红军“标语之王”。在那样一个险恶困难的斗争环境中,这么大的标语怎能逃过敌人的魔掌?红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到处疯狂铲除红军的标语口号,当地豪绅地主甚至以一石二斗小麦为诱,悬赏将其铲除。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自发组织起来,提前用稻草灰调米汤将标语糊上,使石头上看不出字迹,使得这幅红色巨型标语保留至今。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千山万水,书写錾刻了数以万计的标语口号,像这样至今被完整保留下来的仍多达7000多条。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缅怀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追思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时刻铭记“为谁担当”,深刻领悟“为何出发”,坚定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党什么都不怕,不怕美帝国主义,不怕蒋介石的飞机大炮,但就怕一件事——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会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在半空中被人勒死。这段话值得我们永久记忆。这是因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国家和军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清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