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太仓港跨入“大船大港”时代

发布时间:2016-09-26 18: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经过五年的跨越发展,太仓港已建成近洋直达集散中心、内贸转运枢纽、远洋中转基地,成长为通江达海的国际性港口——

□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

近日,太仓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发布64号公告以来,全国第一家通过审核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类似的“第一”头衔,太仓港已经收获了很多。五年来,太仓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战略合作,培育发展动能,破解发展难题,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都超过20%,跃升为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全国进口木材第一大港、长江进口铁矿石第一大港,并跃居全球100强集装箱港口第39位。

崛起之后的太仓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也在不断凸显。目前,从太仓港进出口的外贸企业已扩大至25个省(市)、2885家企业,每年为江苏及长江沿线企业节约集装箱物流成本约6亿元,438家在太仓港区注册和经营的港口码头、物流、运输、仓储及港口关联依存企业上缴税收总额达37.68亿元。

2010年,省委、省政府为太仓港确立了近洋直达集散中心、内贸转运枢纽、远洋中转基地的目标,如今,这一蓝图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太仓港真正跨入“大船大港”时代。

打造“双引擎”,引领推动港口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的日本航线持续爆仓,船舶的出口实载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每月的盈利稳定在200万元以上。

2011年7月,太仓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作为太仓港倾力打造的“双引擎”,开始承担港口建设发展的重担。

五年时间里,海运公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先后开辟了8条航线,年集装箱吞吐量近30万标箱,并实现盈利,跻身全球班轮运力百强企业第84名。不断蹿升的业绩迅速提升了太仓港的吸引力,几年里,为了抢占太仓港市场,不断有新的船务公司进驻。目前太仓港已开辟各类集装箱航线183条。

其中,22条近洋直达航线,直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22个主要港口,形成了日本航线每周16班、东南亚航线每周2班、台湾航线每周3班等一批特色精品近洋航线,实现航线网络近洋全覆盖,为苏州和长江沿线提供了高效顺畅的近洋直达运输服务;45条内贸航线,直挂广州、虎门、厦门、泉州、宁波、大连、营口等沿海20个主要港口,运输规模与宁波港处于同一水平,基本建成内贸转运枢纽;76条长江运河支线,推动重庆、武汉、南京等7省(市)48港口远洋集装箱集并至太仓港,再加上40条洋山支线,保障了来港中转的远洋集装箱快速转运洋山港出海。

与此同时,港务集团在加快港口建设之外,开始向经营管理延伸,建立起投资建设、集装箱、件杂货、港口物流、港口服务五大板块业务,拥有15家子公司,目前总资产已达62.8亿元。

在两大市场主体的主导和引领下,目前,太仓港已建成码头泊位82个,总设计吞吐能力1.4亿吨、435万标箱,并逐渐形成了集装箱、件杂货、干散货、液体化工、装备制造5大作业区,以及一批港口关联、依存产业。直达集装箱港区的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杨林塘航道整治工程交工验收并实现通航,极大提高了港口集疏运效率。

变“江港”为“海港”,建成全国领先口岸通关环境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共同批复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太仓港作为沿海港口管理,执行海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和管理措施,成为全国唯一享受海港管理的内河港口。

“太仓港距离长江入海口引航锚地只有68海里,享受海港待遇,让太仓港真正走进了海洋时代,”太仓港口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江港”变“海港”,开启了大船大港新时代篇章的太仓港,吸引力成几何倍数翻升。

从大海进入长江、从长江进入大海的货轮不再需要同时向上海引航站、长江引航中心太仓站双向申请,实现一次申请、在航交接,进出境船舶每艘次可节约2至3个小时的船期,这对于“惜时如金”的大船而言,效率大幅提高。

最大吃水限度从原先的10.3米增加至如今的12.1米。航运界有着“一寸水深一寸金”的说法,超大型海轮吃水每增加0.1米,就能多装载货物2000吨。这对港口的吸引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一系列利好的背后,是太仓港敢于突破的创新实践。而享受海港待遇仅是迈出的第一步。

2014年9月1日,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的通知》,太仓港被批准列入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扩围”名单,通过太仓港转运洋山港出口货物在太仓港即可办理退税。

2015年8月,太仓港“单一窗口”正式上线,推动太仓港信息中心与上级海关、国检信息系统直接对接,建成了省内首家“单一窗口”信息平台,先行开展一般贸易货物进出口、国际船舶靠离港两项口岸业务。

如今,太仓港口岸通关环境已是全国领先,被国家口岸办评为“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建成投运了口岸集中查验中心、太仓港信息中心、危险品堆场等一批功能平台,实施了与上海港通关通检一体化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获批进口水果、粮食、水生动物、肉类指定口岸资质。

在实施海港化管理政策、不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太仓港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2015年进出太仓港船舶100055艘次,增长20%,其中吃水7米以上、长度200米以上、总吨1万吨以上、载重吨3万吨以上的船舶艘次分别增长35%、34%、32%和38%。

开展战略合作,打开航运资源要素进入“大门”

每天零点、上午8点、下午4点,“集海之泉”号驳船都会准时驶出太仓港码头,开往洋山港。沪太通关一体化后,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弃陆改水”,选择太仓港打造的水上巴士平台,将集装箱运往洋山港中转。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组合港北翼的太仓港,近年来创新开展与上海港的战略合作。太仓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承接上海港的业务分流密不可分。如今,双方正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在更高平台上携手放大长江黄金水道效应。

2014年,太仓港与上海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太仓港港务集团与上海港务集团合资成立太仓港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成立后的正和公司经营管理太仓港集装箱三期码头下游两个5万吨级泊位,开通直达洋山的太仓快航、实现了与上海港通关通检一体化。

深度合作的成效很快就显现出来。上海外高桥港区原来承接的长江中上游集装箱中转洋山港业务,全部转移集并至太仓港,仅此一项就为太仓港每年增加60万标箱吞吐量。原先分散在沪太两个海关的操作如今集中到太仓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既加快了集装箱进出口的流通速度,又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

尝到了甜头,2015年,太仓港又在“一体两翼”的“朋友圈”里玩起了互动。和南翼宁波港开展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政策、人才、管理参与太仓港建设。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负责人介绍,合作之后,宁波港不但带来了联合操作的港口管理模式,太仓港一些码头也实现扭亏为盈,浙江至长江内河港口的货物资源也紧随而来,进一步提升了太仓港的辐射服务范围以及自身的吞吐量。

这种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牢固战略联盟的方式,破解了多年来受周边港口制约航运资源要素无法进入太仓港的瓶颈,极大提升了太仓港实力。今年,在国际国内众多港口增长放缓、甚至下跌的情况下,太仓港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速,逆势而起,与“朋友圈”的良好化学反应有很大关联。

而这种战略联盟,也正是太仓港继续自己的“大船大港”的保障。在未来蓝图里,太仓港将继续分享国际航运中心资源,参与航运中心分工,加入航运中心循环,成为江海联运港区龙头和长江水运集散中心,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服务和支撑。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清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