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武蕾 杨群)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市20年,想方设法鼓起百姓的“钱袋子”,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提振百姓精气神,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始终是宿迁发展的重头戏。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达到22233元、12772元,比建市之初分别增长7.5倍和6.4倍;借力“互联网+”,解码大众创业“宿迁模式”,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60亿元,全市正常经营网店达4.5万家;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是建市初的8倍;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面完成,乡镇、村居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政策覆盖各类人群,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群众的民生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这些有温度的发展,给了宿迁百姓有质感的幸福。
全民创业,有奔头的幸福
在沭阳县新河镇,76岁的淘宝店主单玉佩,每日忙碌着用手机给“宝贝”拍照上传,和全国各地的“亲们”做生意,一年做出十几万元的销售额,位居淘宝同类网店前列。在宿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下,农村大力发展电商的热潮让“大龄”店主单玉佩焕发了“青春”。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不仅仅是单玉佩,20年来,创业的欲望融入了每个宿迁人的生命基因,全民创业也始终是市委、市政府主抓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网络创业,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途径。
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鼓励全民“触网”。同年6月,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财政、金融、国土、人社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促进网络创业的制度体系,努力打造“创业、乐业、兴业”众创空间。同年9月,宿迁首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开锣,实现催生一批网络创业“金种子”、带动一批快递企业发展壮大、拉动一批地方产业发展等“五个一批”的目标。2015年7月7日第二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启动,参赛网店销售总额达4.53亿元、网货单品超2900个,参赛人数、网货总量、销售总额均远超首届。
创业门槛低了,创业脚步快了,宿迁“创客”牢牢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
2015年,宿迁拥有中国淘宝镇4个,淘宝村26个,占比分别超过全省淘宝镇总数的1/3,淘宝村总数的1/5。2016年上半年,全市正常经营网店达4.5万家,比2013年底增长105%。
大众创业的强劲气场,宿迁美誉不断。2006年启动创业文化建设,2010年荣获中国创业之城称号;2012年启动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创成全省首批省级创业型城市。
文化崛起,有底蕴的幸福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然。
城市因文化而兴。如果把经济实力比作一个地区的“骨”和“筋”,那么文化底蕴就是“气”和“神”。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文化“三送”、“文化四季”、文化“五进”、民俗文化展演等各类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覆盖更广、质量更高、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理念,推动全市广播电视无线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80%的乡镇实现数字电视整转;加快推进数字影院建设,建成19家数字影院,年实现票房收入近亿元。
按照市有“四馆”、县区“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总体布局,我市相继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四馆”等10余处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县区“两馆”全面提升并达到国家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是建市初的8倍。“
如今闲暇时,去博物馆看看展览,去图书馆闻闻书香,或是去市文化馆进行培训,再也不用愁没地方静心学习了。”生活在市区新世纪花园小区的文艺爱好者韩女士说,文化场馆接连来到“家门口”,幸福感满满。
不断汲取养分的宿迁文化之树,经过岁月的保养,结出了耀眼果实。全市现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2个、省级22个。本土作家胡继风的文学作品《鸟背上的故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国”字号文学奖项中留下宿迁印记;淮海戏《乡村好人》获得省舞台精品工程第四名,是我市戏剧历史最好成绩。“速新闻”移动新媒体获评“全国媒体融合创新先锋品牌奖”,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