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书香飘满长征路:在长征出发集结地倾听红军故事

发布时间:2016-09-26 18:3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全媒体采访组抵达江西于都

        925,赣南于都县城阳光明媚。

        南京日报“书香飘满长征路”全媒体采访组一行来到这里,“重走长征路”。

        顺着于都河畔缓缓前行,街道两边高楼林立,人们从容来往,孩子们在街边广场踢球、滑冰,自在嬉戏。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记者驻足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默诵着由陆定一手书的《长征歌》,这才开始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来到了82年前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出发集结地。

        再走几分钟,进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深情解说,所有成员都被深深感染了。

        “悲壮的战略大转移”,8.6万余名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

        昨天上午,记者踏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组组鲜活的图片资料映入眼帘。

        当地群众带着肉、蛋和草鞋慰问红军指战员;为支援红军渡河,沿岸群众和县城居民几乎将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等一切可用器材捐献出来,沿河架起5座横跨数百米宽水面的浮桥……

        于都是中央苏区巩固的后方基地,又是中央红军主力集结突围转移的出发地。193410月上中旬,中央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机关改编的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先后从其他地区赶到于都河沿岸集结,一面休整补充,一面做突围转移前的最后准备。

        1934101721日,8.6万余名中央红军将士从东门等8个渡口,渡过600多米宽的于都河,并于22日清晨全部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离开中央苏区继续西进,由此踏上震惊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可以说是一场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于都县党史专家、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介绍,于都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有6万儿女参加红军,有史可查的烈士多达1.63万余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

        于都河畔送红军,30万人严守红军转移大秘密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当年8万多名红军将士渡过于都河,得到了当地成千上万百姓的倾情支持。

        为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用于架设浮桥和摆渡,沿河两岸人民群众和县城店铺,有的还拆下门板和床板送到架桥工地。

        有位年过古稀的大爷,将家里的全部木材献完后,亲自把自己的寿材搬到了工地。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得知此事后,曾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红军出发的时候到了,乡亲们扶老携幼来到于都河畔,有的把煮熟的鸡蛋塞到红军战士手里,有的把一把把炒熟的豆子放到战士口袋里。

        送行的百姓中,除了满脸稚气、不懂事的小孩子跑来跑去,大人们的脸上挂着愁容,有的还在暗暗流泪。老表们拉着红军战士的手,重复着一句极简单的话:“盼着你们早回来,盼着你们早回来呀!”

        8万多红军主力在一个县城内外集结、休整了10天,然后安全顺利地跨过“长征第一渡”。30万于都人民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使得国民党谍报部门对此一无所知。

        82年前,于都这个“全红县”,完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任务:30万人保守一个天大的秘密,被今天的党史研究者赞为奇迹。

        红军走后,于都百姓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多名红军伤病员,解除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

        一双草鞋和一段“送郎当红军”的故事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有一面展壁上挂满了草鞋,80双草鞋组成中国地图的造型,还排列出长征路线,寓意着中央红军一走两万五千里,走出了一个新中国。

        草鞋墙附近的一个玻璃陈列柜里,摆放着一双陈旧的草鞋。这双鞋做工精致,是用比稻草更柔软、耐磨的黄麻编的,鞋面上还绑着一对彩色的绣球。“这双鞋的主人是长征老红军谢志坚……”昨天,在讲解员介绍下,我们聆听了一段“送郎当红军”的爱情故事。

        193410月,谢志坚要随红军远征,妻子春秀连夜用黄麻编织了一双草鞋送给丈夫。

        谢志坚带着这双特殊的草鞋,踏上了战斗征程。长征路上,谢志坚舍不得穿,一共也只穿了两次:一次是部队过金沙江时,当地老百姓用船送红军过江。这让谢志坚想起了家乡人民送红军过于都河的情景,于是,他穿上了春秀送的草鞋渡过金沙江。还有一次是强渡大渡河,由于战斗激烈,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谢志坚心想:死也不能和春秀的草鞋分开。于是,他又一次穿上了这双草鞋。

        革命胜利后的1951年,谢志坚带着这双草鞋回到于都寻找春秀,却得知在红军长征后,春秀已被敌人杀害。后来,谢老在这双草鞋上绑上彩色绣球,捐给了纪念馆。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梁圣嵩马道军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杨清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