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记者 翟兰兰)9月20日,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举办“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分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封化民,以色列星火网络产业园CEO罗尼·哲哈尼,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张焕国,美国原NICE网络教育计划主任恩内斯特·迈克杜菲,(ISC)2董事、新加坡CISSP江明灶,启明星辰公司首席战略官潘柱廷共七位国内外专家来到现场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作为“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论坛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表示,中央对网络安全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尤为重要,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能把网络安全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及时传授给学生,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泰岩表示,在培养优秀网络安全人才上,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责无旁贷,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聚焦新形势下创新创业问题,交流网络空间学科建设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经验,共商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安全学科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增设网络安全“少年班”
谈到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沈昌祥重点谈到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沈昌祥说,这一学科建设需要全国统筹,建议成立国家级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单列指标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
他还提出创新思路改革办学机制和模式的建议,由于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极为迫切,可开展“本、硕、博”联读,缩短学制,增设“少年班”,选拔有专长的学生保送进入本科学习开设“实验班”,实行“未来科学家”计划,培养急需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
他说,建议设立网络空间安全教材和课程建设专项,形成一组内容丰富高水平的教材和课程,并以网络化形式实行共享。调动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重奖精品教材与课程,并进行大力推广。成立网络空间安全教材编委会,组织建设一批视频教学资源,同时加强普及型培训教材和科普性读物的出版工作。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封化民:
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量每年新增1.5万人
表明我国目前亟需网络安全人才。封化民展示了一系列的统计数据:截止2014年,我国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各类网络安全人才高达70余万。到2020年,需要各类网络安全人才约140万,而且,社会对网络安全的人才需求量大约为每年新增1.5万人左右。
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大,与现实的培养能力产生一定的矛盾。封化民说,我国126所高校举办网络安全相关专业有143个,全国设立网络安全学院的院校有20所,但就需求量而言,我国举办网络安全相关专业院校数较少,设置网络安全学院(二级学院)较少,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学科归属目前还存在不统一问题,且师资队伍结构在职称和年龄方面,均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教师企业经验方面,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者333人,仅占比10.7%。
封化民建议,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鼓励高校设立网络安全相关专业、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加快网络安全教材建设,开展网络安全教师培训,搭建产教对接平台,解决实习实践问题。
以色列星火网络产业园CEO罗尼·哲哈尼:
高校教育最关键的做好知识“更新”
罗尼·哲哈尼分享了以色列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信息产业的生态环境,他说,在这个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上,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知识更新的问题, 如果你的专业是医学,你的课程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更好治病救人,如果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但是你在学校学到的是却是两年之前的知识,那就是过时的,这将意味着,当你毕业去一家公司工作时,需要再花费8个月的时间去跟上新科技的速度,这一切都是荒谬的。
罗尼·哲哈尼说,网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在这一新的生态下,信息的分享特别重要,就如同你生病了,需要去找医生看病才能好一样,看病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与医生分享你的信息,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希望大家多走出去,携手合作,把知识分享给全世界,打造全球智库。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张焕国:
社会是否欢迎判决学生是否优秀
张焕国说,以社会是否欢迎为标准来判决学生是否优秀,就如同要以教授是否有贡献来判决是否优秀, 武汉大学在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方面,着力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队伍。改革管理政策和评价体系,是不是人才,绝不仅仅看有没有发几篇核心期刊论文,而是要能突破一批制约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技术,提供核心产品,形成技术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使整个国家成为信息产品大国强国。
在人才培养的分层设置上,张焕国认为,办学就要有办学规律本科打基础。硕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创新,产生创新成果,这也是对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执行。
美国原NICE网络教育计划主任恩内斯特·迈克杜菲:
对有基础的人群进行速成教育
恩内斯特·迈克杜菲说,他所在的机构不久前发布一个白皮书,显示2013年全球网安人才增长率低于预期,但并不是因为缺少需求,也不是环境,而是缺少合格的信息安全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恩内斯特·迈克杜菲建议,对于那些容易接受培训的人,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和较强的数学知识、并对网络安全有一定兴趣的人群,可以对他们进行速成培训,给他们讲解新近的技术发展动态,系统的教育虽然很好,但迫于现实压力,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接受这种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一般要花费4到7年时间,可以将这种时间缩为两年,再进行6至8个月的培训,快速接收知识,这样一来,让人们能够更快地获得这个行业内得到高薪职位的机会,成为终生学习者,不再害怕阅读和学习新知识,持续学新东西,并接受目标性的培训,希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可以尝试。
(ISC)2董事、新加坡CISSP江明灶: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亟需“全球标准”
江明灶说,关于全球范围内如何培养网络安全人才,这与对这类人才的评判有关,假如大家的标准不同,就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
江明灶呼吁建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全球标准,标准有助于安全人员的发展,带动合格人员的增长,在得到国际认可后,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网络安全人才,都可以利用国际认可的架构,更好得到国际认可,在引进人才方面也打破壁垒,加速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合格人才短缺问题。
启明星辰公司首席战略官潘柱廷:
并轨莫等最后一里
潘柱廷说,教育,其目标就是要把人(人才)送到产业道路上去,但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大腕都非科班出身,暴露出一些问题,说明当前我国校企人才培养的交织与融合并不够。
潘柱廷重点谈到校企并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说,入学时段要引导基础学习
专业加强时要做好专业导入,学校建设训练营和实训基地,将企业环境(设备环境、需求任务、工作模式)带入学校,产业专家走进高校每年都应当安排在校期间,应安排一次学生走进企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通过企业的课题指南选择,从实际过程中真正感受产业到底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