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10后的孩子 VS 80后的父母
他们的名字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

发布时间:2016-09-02 00:2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昨天是新学年第一天,2010年出生的孩子离开幼儿园,开始了他们的小学生活。这些一年级的小学生的父母,大多生于70末、80后。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件趣事,10后的孩子和他们80后的父母的名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不同年代的人的名字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记。

10后孩子“zi”字辈多

昨天,记者查询了京口区公安户籍中所有2010年出生的2348名孩子的姓名,含有“zi”读音名字的数量达到了235人,超出了1/10。在我市一家小学,记者选取了150个样本,发现150名孩子的姓名中,含有“zi”读音的有18个,超出了1/10,使用的最多的字是“梓”、“子”,读音相重最多的名字是“子涵”、“梓涵”。京口区所有2010年出生的孩子中,同样如此。其中,叫“子涵”的有15人,叫“梓涵”的有12人,叫“子菡”和“梓菡”的分别有1人。记者选取了一个44个人的一年级班级,这个班上孩子名字中含“zi”的尤其多,有6个。其他名字中用的较多的字还有“若”、“诗”、“泽”、“轩”……10后的孩子的名字充满诗情画意。

一位“梓涵”的妈妈对记者说,当时给孩子起名字时,曾经起过3个备选的名字,最终,定下了“梓涵”,觉得这个名字比较有文化,“梓”有桑梓之意,代表不忘本,“涵”表示有涵养、有内涵。也有一位赵姓家长说,10后的父母多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也是深受琼瑶小说影响下成长的一代,给孩子起名字更加唯美。

缘何这么多年轻父母将自己的孩子排进了“zi”字辈?我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裴伟认为,跟风,受港台影响,“zi”是上声字,读起来有回旋之美等,这些都是造成这样的起名越来越多的原因。裴伟还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亲取“名”、老师取“字”。一般,“子”在古代都是在字中出现。子,为男子美称,如,在古代《三国演义》有十个“伯”、十个“子”,都是“字”;苏子瞻、杜子美、曾子固,也都为字,很少取为名。但是,现在不少孩子的名中都有“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这表明,如今社会,不仅穿衣戴帽越来越中性化,起名也越来越中性化。

 10后孩子名字三字多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10后孩子的名字,三个字的名字占了绝大多数。大市口派出所的顾钰警官不停翻阅着页面说,“你看,从户籍系统中可以看出,10后孩子的名字基本都是三个字姓名,两个字的姓名很少了”。就记者选取的150个一年级孩子的情况看,名为单字的只有10个,两个字的达到140个。

相比这些孩子而言,他们父母的姓名则是三字的稍多一些。记者调查发现,150名父亲的姓名中,三个字的有103个,两个字的47人;150名母亲的姓名,三个字的有95人,两个字的55人。可以见到,他们的父母一代,生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前后的孩子,既有两字名,也有单字,伟、军、勇、刚、蓉……反映了大众追求简单、宁静生活。

记者还看到,这些孩子的母亲,还有不少双字名。“媛媛、艳艳、丹丹、婷婷、珊珊……”150人中,这样双字名的,有11个。再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名字,镌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卫星、卫东、红卫……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候,父母给孩子起名都是当时社会特征的缩影。

裴伟建议说,如果语言学界、社会学界、传播学界、民俗学界对一个阶段的名字进行研究,肯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如果户籍部门在孩子刚上户口时,就对重名太多的名字有些提醒,就如同我们在注册邮箱时,遇到重名时,系统会让你重新输入一样,那么,我们孩子的重名率应该会有所下降。(记者 孙霞)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