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赣州8月25日讯 (记者 王炬鹏) 当年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一是想用新闻的形式再现当年红军伟大的长征历程,填补历史上没有报纸对红军长征做系统、真实报道的空白,二是为了反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对长征的污蔑与歪曲,三是希望能进一步宣扬长征精神。”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这样告诉“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采访团记者。
1984年10月16日,红军长征50年后,罗开富从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自治区,历经368天,平均每天步行75里路,还坚持每日发稿,最终走到了终点陕北吴起镇,成为按当年红军长征原路线徒步走完全程的第一个记者。
困难之多难想象
刚开始走的第一天,罗开富脚上就磨起了血泡,第三天血泡就已经和袜子粘连了,包扎之后连鞋都没法穿,只能穿草鞋由向导扶着走……走了20多天后,又冒出来不少新困难,写新闻报道大多靠乡村电话或到乡邮电所拍发电报传稿,然而农村设备落后,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再一个是没有钱付电讯费、伙食费,那时沿途山区基本没有电,还要购买蜡烛和手电电池等,很快就入不敷出了。
得知罗开富的困难后,中国农业银行发通知,他沿途可随时到各县支行预借所需费用;邮电部电信总局向有关省、区及其所属邮电部门发出公电,要求为他提供电讯特别服务;有关费用,可做特例,将账单等寄回报社。从1984年11月底开始,他再也不用为缺钱、找不到邮电所发愁。为了保证罗开富穿越草地的15天内有电可供,四川阿坝州邮电部门想了很多办法,为其配备了发电机、油料、帐篷等,用3头牦牛拖着走。
“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沿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我不可能走到吴起镇……”罗开富回忆当年时发出了感慨。
危险重重险丧命
罗开富爬夹金山时刚到海拔3500多米处,由于体力不支、空气稀薄,昏昏沉沉不知不觉就跌坐在冰水中,要不是解放军军官杜宝玉及时发现,把他拖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后来他还掉进了雪坑,是藏族向导拼命把他拉了出来。最后一座雪山是打鼓雪山,下坡太陡,他不慎滑倒,滚落30米,是先下山的5位藏族向导在半山腰设置了拦网把他接住。
1985年8月17日在过草地时,罗开富和7位藏族、羌族向导以及两名发报员全都陷进了日干乔沼泽地的泥潭。他们只好解开牦牛、马背上的缰绳,分头把物品扛在肩上或顶在头上。因为牦牛腿短,没陷多深就被泥水呛了鼻孔,乱挣乱蹦起来,一名向导抓着牛尾巴,被顺势扯了上去,后来众人才得以脱险,摆脱了泥潭的灭顶之险。
长征精神要一代代传承
罗开富对年轻的记者们说:“能够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是我们一生的幸福,曾经从这里走长征路,到现在再来于都县,几十年过去了,这片红色土地唯一没变的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贡献。”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一代代传递下去,你们也将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罗开富说,“中国正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罗开富简介:罗开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2009年3月退休后,担任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和中国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会执委、感恩长征路系列活动总顾问。
他也是继红军之后,我国唯一完全按长征原路、同样用时368个日夜走完两万五千里的记者,期间,他丈量了红军翻越过的五座高海拔雪山垭口的高度,并用15日天时间穿越草地,其中8天跋涉在荒芜人烟的沼泽地,多次陷进泥潭,先后被7名向导救起;他也是唯一一位先后在2800位向导、陪同和医生一起走路、签名见证下,每天完成一篇见报稿件、每天写日记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