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意义作了深刻阐述,对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作了重大部署,是全党全社会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2大类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但也要看到,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走好这条道路,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握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二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三是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贯彻这一工作方针,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本前提。夯实这一前提,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还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全面展示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努力走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前列。(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