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7日下午,记者赶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之前来到东吴医院,看望今年97周岁的宗明志和92周岁的余静,聆听白金婚的他们从年轻到老一路走来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什么?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花前月下,也可能是甜言蜜语,可对宗明志、余静两位耄耋老人来说,爱情就是长久相伴。从结婚到现在,他们已经携手共同走过了73年的风风雨雨,从银婚、金婚、钻石婚到白金婚,恩爱依旧,伉俪情深。
七十多年前在津相知相恋
得知记者要来,二老早早换好了干净体面的会客衣服。尽管年事已高,头发雪白,但他们的脸上很少有老人斑,精神状态良好,不但思路清晰、谈吐流利,而且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特别是宗明志,无论站还是坐着,都腰杆笔直的。
宗明志是镇江人,余静是天津人。70多年前,二人相识于天津,同在天津航政局工作,当时19岁的余静是中文打字员,比她大5岁的宗明志是总务。当记者问余奶奶当年为什么会喜欢上宗爷爷时,老人很骄傲地说,“他的字写得可漂亮了,人也长得漂亮。”宗明志则轻轻地在一边补充说,“是她追我的”。从二人当年的结婚照上可以看出,年轻时的宗明志相貌英俊,是位帅哥,而余静则娇小清秀,是位美女。92岁的余静至今仍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73年前的天津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下班后两人没地方约会,就经常泡舞厅,“那时候舞厅在天津可不稀奇。”不太会跳舞的宗明志大多坐在旁边陪着余静。两位年轻人相爱没多久,就征得家人的同意举办了一场新式婚礼。回想起结婚时的情景,二老仍历历在目,他们的婚礼在天津教会的青年会举办,省去了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新郎穿西服,新娘穿婚纱,请来宾每人吃了一客西餐。
婚后两人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1943年成亲,1947年,刚刚生娃两个多月的余静就抱着老二随宗明志回到镇江,并落户于此。他们先后生了6个子女,“文革”期间,宗明志被整,全家下放丹阳吕城,一待就是10年。
夫妻相处之道在于包容
宗明志认为,夫妻相处之道在于包容,“我什么都不管,是个甩手掌柜,享了一辈子的福”。多年来,他的工资全上交,家里吃穿用一切都由余静做主。当年养活6个孩子,生活困难,加上宗明志有时工资拿不到,余静拍拍胸脯说,“都靠我借钱周转”。在天津她是一位大小姐,到镇江后依靠不到自己的娘家,所有的生活担子她都一个人扛着。多年来,她只在母亲去世时回过一次天津,再大的困难,她从不喊苦抱怨,也从未后悔过。
据儿女们介绍,二位老人性格完全相反,宗明志是慢性子,余静是急性子。宗明志不爱说话,喜欢安静,喜欢早睡,不看病,不去医院,不吃保健品。余静则性格活泼,喜欢说话,平时有点小毛小病就去医院,以前还喜欢吃保健品。遇到事情余静难免唠叨,宗明志总是让着她,而余静在生活上却将宗明志照顾得无微不至。
抽烟、喝酒,是公认不养生的生活习惯,可宗明志一辈子没离开过烟酒,“我抽了70多年的烟了。”到现在他还抽烟,有时还喝点酒。即使在生活并不宽裕的时候,余静也总是保障他的烟酒供应。
2014年春节前,余奶奶不慎摔伤股骨,动了两次大手术,考虑到在医院里康复治疗比较方便,子女们便想让妈妈住在医院。怕老伴一个人住院太孤单,身体健康的宗爷爷遂陪着老伴一起住进东吴医院,老夫妻俩在这一住就是两年半。
至今保持天天动笔习惯
二位老人平时生活规律,不挑食,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慢性疾病。大约两个月前,宗明志的耳朵才开始有点“背”。据家人回忆,两年前余静摔伤股骨后,恢复很快,手术后仅1个多月就能走路。余静自嘲道,“我们两个人连偶尔的一声咳嗽都没有”。
老夫妻还有共同的文化爱好,到现在都在坚持学习。余静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诗,能背诵大量的唐诗,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仍然可以背出不少。她不仅自己背诗,还教会护工一起背。宗明志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书法,以隶书和行书为最爱,余静喜欢背诗,他喜欢读唐诗宋词的典故。
他们一直保持着天天动笔的习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诗词佛经到生活计划,以及儿女们来看望时需要讲什么等,都会随手记在纸上。记者看到,在一张撕下的旧日历纸上,有余静默写的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笔力有些颤抖,可字迹仍然工整。
老人早已是四代同堂,有个和谐的大家庭。常住医院,老夫妻却并不寂寞,儿子女儿轮流给他们送饭,孙子重孙也经常来医院看望他们,小小的病房里经常充满欢声笑语。
记者注意到,两人坐在一起时,总是握着手,出门的时候,宗明志也很自然地牵着老伴的手。小儿子宗匠悄悄地告诉记者,虽然都是90多岁的高龄了,余奶奶仍然会吃97岁宗爷爷的醋,不放心他,弄得子女们哭笑不得。(记者 马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