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市区“社会公厕”逐步移交统管
财政“买单”管养费用,公厕坐标标入电子地图

发布时间:2016-07-26 05:1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掌上找公厕

金山网讯 近日,滨江沿线北固湾、江月楼、春江潮广场附近共6座公厕将移交环卫部门日常管养。这就意味着经市政府推动,市区配建公厕移交管养在有序进行中,几十座已建闲置、建而失管的“社会公厕”将纳入环卫管养的“总盘子”。

据城管环卫部门最新统计,目前市区免费开放的“环卫公厕”共有185座,其总量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方便”的需要,如厕难问题较为突出。一个好消息是,随着“社会公厕”的顺畅移交,街头如厕将更加方便;而且这些公厕的坐标届时还会标入镇江电子地图,点击智慧镇江“找公厕”模块,即可实现掌上在线精确定位。

闲置、失管、自管不到位公厕“失能”受制于“身份”

财富广场裙房有一座面积达106平方米、已建成的公厕,如果没有该楼幢保安的指点,一般人找不到,更谈不上供市民正常使用了。昨天下午,记者在这里的好几个入口处兜兜转转,都没能找到公厕。据保安介绍,该公厕设施齐备,但因“未单独套表,管护费用未落实,不具备开放条件”,目前由物业临时看管。

此外,如意江南、领城国际、加州阳光嘉苑、金山水城、中南世纪城等新建小区和虎头山公园等公建设施中的配套公厕,也处于“未开放”状态。

据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经不完全统计,这些建而不开或是自管不到位的配建公厕有好几十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社会公厕”。

近年来,我市出让了大量住宅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需要同步配建部分公共厕所并在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同时,市、区各类投资平台也为各类公建设施配建了一定数量的公厕。然而由于公厕建设、验收和管养移交环节繁杂,涉及部门多,部门之间协作配合脱节,导致这些社会公厕“失能”现象严重。

城管环卫部门对此也颇为头痛。市城管局公环处负责人坦言,他们直接管养的环卫公厕共185座,由专人管养维护,向市民免费开放。“社会公厕”作为有益的补充,本可进一步缓解市民的如厕难,然而据现场走访调查却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设主体数量多,大多重主业、轻配套,配建公厕情况各异,再加上因缺乏经验,设计、施工存在一些缺陷;二是建设主体难以落实管养经费,无法安排足够的力量对公厕进行日常管养,同时公厕移交的政策不明,移交的动力不足,有的为图省事干脆建好公厕却不开放,成了一种摆设。

政府推动 财政买单破解“社会公厕”移交难题

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市城建办、市城管局等部门积极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的管养移交工作。今年6月中旬,经多方协调,形成了市区已建公厕移交接管的流程和制度。

据介绍,市各房地产开发公司根据土地出让条件而配建的公厕,以及市、区政府投资平台为各类项目配建的公厕原则上均需移交。移交的条件框定为:公厕土建已经竣工,内部装修已经完成,水、电设施已经配套到位,外部排水通畅,如厕设施完好。

移交最关键的节点在于公厕的水、电配套和管养费用等实际问题——

公厕用水可以直接或间接取用自来水并分表计量。公厕用电方面,有条件的可以接入城市公共照明系统,不具备条件的应单独装表计量,其安装费用由公厕投资建设单位承担。管养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包括单独装表的水费、电费和日常管理维护费用。

市区配建公厕的移交管养今后将形成制度化,市城建办要求,住宅小区在项目竣工交付的同时对已建成的公厕要同步进行移交,并由市、区城管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由投资建设单位向市城建办和市城管局提出移交申请,多部门联合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签订移交协议,明确接管时间。

移交跨出实质性步伐 “社会公厕”标进电子地图

市区滨水路一线有6座原归属于市文旅集团的“社会公厕”,在文旅集团和市、区城管部门迅速有效对接后,双方已办理移交管养手续。昨天,记者实地探访该线公厕开放情况。

北固湾广场已成为夏季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广场附近的公厕建在一片绿色之中。一位行人表示,因为家住在附近,每天晚间都会来跳广场舞,这里的公厕每天都有清洁人员打扫,“只要去准保是干净卫生的”。滨水路中段处的江月楼,其附近一座公厕的门口设有无障碍通道,公厕整洁明亮,卫生环境良好,没有明显异味。

文旅集团的6座公厕移交完成后,市、区城管局已将其纳入日常管养范围。目前,泓远房地产开发公司配建的1座公厕已移交完毕,另有30多座厕所正在办理移交手续。

据了解,我市自2011年5月起对所有公厕实行免费开放,近年来还提出并实现“10分钟公厕服务圈”,即在市区步行10分钟内可以找到一座公厕。此次,市政府还提出:为移交后的公厕建立电子化档案,增注在镇江电子地图上。记者打开“智慧镇江”-“生活”板块,点开“找公厕”,不仅实地导厕标识明显,还能通过卫星定位,了解周边公厕的星级、有无无障碍通道、地理位置和电子地图等信息。待所有的公厕都接入这个平台,市民游客将更加方便了。实习生 黄一舟 记者 翟进

 

黄一舟 摄

(相关链接)

如厕小事情 民生大方便

公厕是一座城市的文明“试纸”,更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方便程度。一句话,只要你出了家门,就离不开公厕。因此,有关公厕的报道在本报“城事”版多有见报。

记者查阅档案作了统计,从2014年至今三年多来,公厕的报道多达200多篇。《米山雅居公厕每晚10点就锁门?》《老市政府大院厕所节后配建到位》《公厕设施总遭“黑手”?如何保护成难题?》……公厕报道的密集程度几乎到了“每周一篇”。

仔细梳理报道内容可见,一方面,市民对公厕能否更便民有诉求,如,“最近有市民在老市政府大院内休闲运动时,四处找寻也没找到厕所。”“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位于云台山路上的一个公厕,门前指示牌指示方向和公厕位置相反,称相关部门是不是有点太马虎。”

与此同时,公共设施也在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质。如,“近日,京口区贺家弄公厕内部分设施连连被盗,损失虽不算重,却让管理人员再陷无计可施的境地。”“好好的厕所,门板却不翼而飞,给如厕平添不少尴尬。昨天,刚刚从第一楼街一座公厕内走出来的市民李小姐向记者吐槽。”

一头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另一头有赖于市民文明如厕、爱护公物。所以说,小公厕蕴含着管理智慧、彰显出社会文明。

这次由市城建办、市城管局牵头,协调多部门对现有闲置公厕进行移交管养,无疑是好事一桩。很快,这些公厕就将投入使用,其地理信息还要接入镇江电子地图,实现“掌上找公厕”。

记者了解到,不仅公厕,市区还有大量的道路、桥梁、泵站、河道等市政基础设施,仍处在建设单位、管养单位“两头不靠”的状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参照此次公厕移交管养的路径,尽快妥善交接,让部门间的合力产出城市管理的效率。翟进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刘长韬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